田常英指导第三代传承人推拿手法
健康时报讯 (记者 胡丹萍) 推拿,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保健手法。但在“张汉臣派小儿推拿”第二代传承人田常英看来,中医推拿讲究的不仅是中医技法,还是在西医科学性支持下的治病学科。
小儿推拿把五关
延误急症病情,常常是中医被诟病的原因之一,田常英对此也深有感触:“并不是什么病症都能用推拿解决,有的急症推拿反而会耽误病情,因此,我总结了小儿推拿需要把五关——水酸中毒休克关;电解质紊乱关;高热抽风关;会诊关;扶正关。”
“在医院我经常被拉到各个急诊科室进行会诊,能用推拿解决问题的一般都直接推,但是遇到必须手术的急症,也一定不会耽误。应该说西医的科学技法对中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助力。”田常英说,会诊、电解质紊乱,这些看似西医的手段其实在张派小儿推拿领域也运用广泛。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张汉臣派在望诊上独具特色。给孩子看病尤其是婴幼儿推拿,望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孩子不会说哪里不舒服,一般来到门诊只会哭闹,这时候望诊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了。”田常英在张老望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滞色定感冒”。
在田常英看来,滞色分新、陈两种,新滞色一般是发病一至两天的面色,直接解表即可。
常用小天心、乙窝风、分阴阳、补肾水、清板门、清肺、清天河水的穴位,推20~30分钟即可解除症状。
中医也会做实验
实验、数据、发论文,对于现在的医学生来说,这是学习现代医学实验的必备技能技能,但是在50多年以前的中医张汉臣就已经进行了科学实验用来证明推拿的效果。
“我的父亲早年是学中医内科的,1959年到青医附院小儿科组建小儿推拿室,随后在青医附院进行的研究与工作都与西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张汉臣的儿子、同样也在青医附院工作了几十年的张荣荪回忆其父的从医之路时说,1961年,张汉臣医生在青医附院解剖教研室留美学者卢光庭教授的协助下,将小儿推拿的穴位用解剖定位,弥补了古书对少数穴位定位不清。
据田常英介绍,目前张派第三代弟子只有张瑞、鲁岩、朱钰、高学治四个,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张派小儿推拿技能,以后会继续向有中医基础、爱好小儿推拿事业的志愿者传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