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四面环水的安新县王家寨村,45岁的任泳长坐在凉棚里,看着大小船只进进出出,悠然自得。“白洋淀的水越来越好了,原来不常见的鱼,大鸨、天鹅什么的又能看到了。”他说。
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和安新三县,环绕华北最大的淡水湖、“华北之肾”白洋淀。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我省牢记总书记重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把环境保护上升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高度,为新区热土打好蓝绿交织的底色。
生态优先,严格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
九河下梢,北地西湖。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雄安新区开好局、起好步,重要基础是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
如何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突出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大力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5月10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将白洋淀整体纳入规划管理,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新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6月12日,省长许勤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雄安新区及周边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多次深入白洋淀调研环境治理工作,就环境治理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修复保护白洋淀生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做足水文章,让淀区更美更宜居。雄安新区严格区域环境保护的各项行动在第一时间扎实推进。
——新区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工作启动,通过严守生态红线、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实现绿色低碳、返璞归真。
——强力实施“碧水行动”,做好白洋淀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制定流域环保排放标准,研究确定流域环境改善目标,确保一泓清池安全秀美。
——雄安新区三县借环保督察的东风,研究解决环保突出问题,落实环保责任,创新体制机制。
……
目前,新区正在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格治污,严控入区产业,所有项目都要经过科学论证评估,绝不为了眼前利益降低门槛。同时,严守生态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加大对新区周边区域管控力度,划定管控范围和开发边界,加强开发强度管制,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联防联治,凝聚起协同治污的强大合力
环境保护,成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直面的严考之一。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我省从解决雄安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入手,加强与京津等周边地区的对接协作,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协同治污凝聚攻坚强大合力。
多部门联合改善雄安新区及周边整体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全面实施“净土行动”,严控新增污染,减少污染存量,提升土壤环境承载力。省水利厅积极推进雄安新区水利规划建设,开展雄安新区及周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保定市开展专项行动,对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河道内的废弃物进行处置清除。
雄安新区三县强力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雄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分工,建立“散乱污”企业数据库,及时更新充实企业底数。安新县推行环保责任清单,解决企业非法污染环境发现难、锁定证据难问题。容城县环保部门关停取缔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加快服装企业剩余燃煤锅炉关停拆除,杜绝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入区。
5月9日,雄安新区生态环保规划建设对接座谈会举行。雄安新区三县启动环保工作网格化监管,以村为单位,县、乡、村三级联动,切实解决环境治理中的问题。
新区设立以来,一项项行动正在营造起“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浓厚氛围,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4月1日以来,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者受到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惩罚。截至7月8日,雄安新区共排查涉污企业7248家,105家企业被行政处罚,3909家企业被关停取缔,84人被行政拘留,8人被刑事拘留。
科学治污,积极探索多元长效环保模式
步入安新县东淀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大假山石。许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假山石还有“玄机”,里面其实是一套污水处理设施。
村党支部副书记任小峰介绍,村里已建成4套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管道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进行集中处理,日可处理生活污水近50吨,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能达到一级A标准,完全能够满足村里污水处理的需求。
“水来了!”7月的白洋淀,碧波荡漾,生机勃勃。从王快、西大洋两座水库奔涌而出的清澈水流,自西而东欢快地流淌,通过唐河灌渠、府河深水河槽,最终汇入白洋淀。
生态补水“解渴”白洋淀。自4月5日开始补水,至7月10日,近60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已注入白洋淀,远超此前计划。
同时,我省加速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立白洋淀补水长效机制,促进白洋淀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建成后,每年将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除去损耗,白洋淀可受水1.1亿立方米。
污染治理守护一淀清水。“治理白洋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科学谋划,更得久久为功。”安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既要加强河道污染治理,又要解决淀区生产生活排污。安新县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白洋淀集中开展清理网围养鱼行动,清理重点水域和航道内以网围为主的养殖。
安新县在淀区推行淀长制和河长制,做好全流域统筹协调,综合整治,对淀区45个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开展了集中治理。
白洋淀治污是雄安新区科学治污的一个缩影。4月1日以来,雄安新区三县积极探索多元、长效环境保护模式。
容城县启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在全县127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处理工作,整个过程做到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雄县对大清河环县城段2.6公里河道进行清理和整体改造,推进雨水和中水回灌工程,打造近水景观,造景近千亩。
目前,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进行,淀区水生态环境全面普查正在实施,并提出白洋淀流域八条河的综合治理方案和淀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方案,重点工程的前期调研、钻探、采样工作也已开展,为加快新区规划编制和重点工程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原付川 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