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8月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母乳喂养 共同坚持”,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
2008年《中国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7.8%。2013年,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慢病调查的监测数据显示,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下降至20.8%,远远低于纯母乳喂养率38%的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现有母乳库的建设缺乏标准和资金;奶粉企业规避管理,采用多样的销售手段不断推高奶粉销量等,这些都让中国的母乳喂养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到多种困境。
多重因素影响妈妈哺乳选择权
在7月31日的促进母乳喂养高峰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副巡视员曹彬指出,调查发现产后复工仍需继续母乳喂养的母亲占了76.83%,但能坚持下来的仅有28%。《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是最终实现50%的母乳喂养率,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坚持母乳喂养的贾女士说,与多年前相比,母乳喂养的推广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生第一胎时,在医院就接触到奶粉宣传,生第二胎时,不但医院在鼓励母乳喂养,还经常有志愿者到产房帮助解决母乳喂养中遇到的困难。”不过她也认为,对于中国职业女性而言,坚持母乳喂养确实有不少挑战,不少人放弃了。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官员高懿行指出,在中国,社会、环境、工作、个人等多重因素,正在影响着妈妈们的哺乳选择权。“中国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中国市场的奶粉销量却在急剧增长,这也是盖茨基金会决定在中国做母乳喂养项目的重要原因。”
首都儿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淑一指出,很多科学研究表明,婴儿早期若没有经过至少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其发生腹泻、呼吸道等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都会增加,母亲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也会加大。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母乳喂养很好,但觉得奶粉也不错,从而很轻易使用母乳代用品。“不要把没有母乳喂养的责任只归罪于母亲,整个社会都有责任。”
母乳库收费无标准 运维有困难
为了让更多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能吃到母乳,也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2013年3月,国内第一家母乳库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成立。此后,上海、重庆、南京、内蒙古、北京等地相继建立了17家母乳库。
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成立于2016年6月,也是国内唯一接受冻乳的母乳库。母乳库负责人、消化科主任医师张婷介绍,一年来已有400多位爱心妈妈志愿捐献母乳,累计达近百万毫升,已有158名危重症新生儿及早产儿获益。受此影响,亲母母乳喂养率也有所提高。
然而,母乳库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监管机制以及捐奶量少、资金短缺等问题困扰着各地母乳库。
张婷曾计算过,母乳库收集每一毫升母乳的费用相当于0.87元,但因没有相关收费标准,各地母乳库不能收费,属于纯公益性质,即“无偿捐赠、免费使用”。母乳库所需相关设备、采集母乳所需的耗材、捐赠者的血清学检查等相关资金多靠慈善捐赠或医院自筹,缺乏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而国外很多成熟的母乳库都是“免费捐赠、有偿使用”。以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接受的捐赠量计算,母乳库一年所需费用约为80余万元。
母乳捐献量少也是母乳库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母乳库在过去一年中接受了2.4万多毫升的母乳捐献,帮助了180多名宝宝。但该院每年诞生8000-9000名新生儿,其中30%的宝宝因为早产或母亲其他疾病,需要别人捐赠母乳,相比这样的需求,捐献量远远不够;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只有一成早产儿能够得到母乳库的支持。
为了推进母乳库发展,民间公益力量正以捐助的方式支持母乳库的建设。母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徐靓介绍,已支持包括上海市儿童医院等4家医院的5个母乳库部分耗材经费,现在还收到了其他母乳库的申请书。
奶粉宣传渗透产生“利益冲突”
事实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还与奶粉企业的宣传渗透有关。
“刚生完孩子没有奶,先试试配方奶吧”,“晚上孩子哭闹,肯定是吃不饱,加点儿配方奶吧”,“广告说奶粉与母乳营养一样,能达到母乳喂养效果”……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专家指出,母乳喂养的最大竞争关系者是奶粉。20多年来,奶粉企业促销手段层出不穷,通过降价、广告、母婴俱乐部、参与公益活动、母婴健康课堂、网络宣传等手段销售奶粉,规避管理。如2013年,多美滋被爆出行贿医护人员,抢夺婴儿“第一口奶”市场,仅仅一个月时间,给包括北京在内的七个省市区的医务人员打款将近50万元。此事曝光后,多美滋在表示道歉的同时,对多美滋全国范围内所有员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以确保所有行为完全符合公司和相应的政策规定;今年,雀巢被爆出员工曾在几年前为抢占市场行贿医院工作人员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其中,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雀巢5名涉案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2年不等。
这位专家指出,中国市场奶粉促销手段发展迅速,法律法规进展却很缓慢,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是1995年发布的,管理范围窄小,主要针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奶粉。如今适用于6个月以上孩子的奶粉越来越多,这一系列奶粉的外观设计、宣传语都和此前产品保持一致,企业利用交叉促销的方式带动奶粉销售。政府途径的项目资金越来越少,而商业来源的资金在增加,“这势必引起利益冲突,对母乳的研究、宣传,最终还是会落在其产品的销售上。”
因此在推进母乳喂养过程中,规避利益冲突非常重要,《全球婴幼儿喂养战略》第35条明确指出避免利益冲突,“但很遗憾,这个并没有体现在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里。近几年尽管母乳喂养宣传得很好,但母乳代用品的宣传销售也没有被约束。”(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