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的最高气温已经跌到个位数,一千公里之外的上海却依然让人感到温存。借着第六届高校GIS论坛的东风,笔者走进本届论坛的举办地上海同济大学。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一辆辆色彩亮丽的共享单车穿梭于偌大的校园之间,为略显萧瑟的校园平添了些许朝气,匆忙之间,新一届GIS论坛已经开启。
发展:历经十年磨砺,高校GIS专业已是遍地开花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的GIS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涌现了很多引领产业发展的先锋人物,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功不可没。而随着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的发布,加速培养GIS创新人才的机遇也再一次摆在各大高校面前。如何进一步建立地理信息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机制,提升中国GIS产业的影响力,是本届论坛最值得关注的,而其主题选定为了“探索与超越“,也非常契合当前的发展形势。
诞生于2006年的高校GIS论坛,在经过五届的探索和发展以后,正式走进“处于创新的宝塔尖位置”的上海。11月12日-13日,第六届高校GIS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来自两院院士、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100+所高校师生聚首同济,传递地理信息行业未来发展的“最强音”。
从最初只局限于学术报告,到全方位的研讨GIS的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等,形式慢慢发展到今天的有主题报告、圆桌论坛、名师走进学校、论文征集、奖项评选还有各种奖项评选等,高校GIS论坛已逐渐发展成为了地理信息领域的一个知名品牌。作为高校GIS论坛的发起人之一,中地数码前总裁刘永老师坦言,当年创立高校GIS论坛的初衷正是为了科普,如今历经十年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高校开设GIS专业课程已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
新秀:新一代GISer已经从校园里茁壮成长起来
论坛现场上,还颁发了高校GIS创新人物奖、高校GIS论坛新锐奖、GIS论坛新秀奖等奖项。
其中,清华大学土木系92年的吴文佳荣获了高校GIS新秀奖项,也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名女生。吴文佳在与泰伯网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透露,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她在导师的带领之下参与了863项目,构建了一个基于开源WebGIS的应急调度平台,该平台曾在庐山地震中得到应用。此外,她也曾在大学本科阶段,完成了一个基于图片内容的三维建模搜索,使得三维模型得以重复利用,无需每次都要进行建模。在问及创业的话题,吴文佳直言,每个清华人都有个创业梦想。但鉴于GIS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程度与理论研究水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不懈努力,她仍旧会选择在科研一线磨砺。
而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名95年本科学生彭宇,虽然稚气未脱,却凭借着一份名为“‘一带一路’经济格局咨询决策系统”的参赛作品,荣膺了第八届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高级开发组特等奖。学习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彭宇,课余时间研究了经济地理领域的应用,与其团队成员一起利用MapGIS搭建了一个信息查询平台,融入了官方数据库,并运用经济模型进行了相关决策与分析。在他看来,兴趣很重要。通过接触地理信息的众多细分领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坚定地走下去,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晚了,”这个略显腼腆的男生坦言,“如果我从高中就可以学习编程,那么大学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加明确。”
以吴文佳、彭宇为代表,不盲从,客观理性,同时又对地理信息产业充满热爱的新一代的GISer们已经茁壮成长起来了,由此看来,我国地理信息的高校教育已初显成效。
现场:年轻学子挤爆创新创业分论坛
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产业,如何把握政策契机、抓住行业发展脉搏,既是企业关注的,也是高校发展所需要的。高校GIS论坛除了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孵化器,产生了诸多落地的成果。
“创新”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价值”最佳利器。作为立足行业的专业论坛,高校GIS论坛的主题一直在变,创新却是永恒的追求。从“创新与发展”的第一届到“规范与服务”的第二届,从“挑战与机遇”的第三届到“突破与提升”的第四届,从“变革与成长”的第五届到“探索与超越”的第六届,每届高校GIS论坛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创新的元素无处不在。
因此,除了一如既往关注GIS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基础议题之外,本届论坛还结合GIS特性与时代潮流,引入了“应用服务与创新创业“的议题, “创新创业”分论坛活动系首次策划组织。一方面促进“互联网+”应用; 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带动高校内部以地理信息方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学生科技双创的热情,推动校园与市场对接、强化双创融资实践,为高校GIS教育发展拓宽了时代视野。
据了解,目前GIS在国土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气象、水利、环保、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年轻的GIS学子展现出了极高的创新、创造热情。
最终,南京师范大学的一支团队以“吉印足迹“的项目赢得了首次创新创业奖项一等奖,该项目基于前沿的数字水印技术,将手机照片与版权、时间、位置、地址等信息融为一体,照片不再是一张简单的光学影像,而是包含了人(拍摄者),地(地点)与时(时间) ”等诸多内容的信息聚集体,破解了位置、时间等信息极易修改从而造成隐私泄露安全隐患等难题,可以为国土资源部门、林业部门、交通部门、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电子地图行业等单位提供专业应用服务。
交流:多方“碰撞”GIS未来发展 现有僵局尚需打破
高校GIS论坛为企业、高校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多方力量汇聚一起,共谋产业发展。其中,中科院院士王家耀院士、台湾大学教授蔡博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忠、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童小华等嘉宾分别分享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宏观发展情况与现有局面、台湾地区的地理信息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在GIS学科建设方面的最新成就等内容;而来自中地数码、华为等企业的代表也从企业的角度解读了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其中,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在演讲中总结了GIS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他认为,GIS从最初一款单纯的产品、一个工具,发展到一种应用,再到3s技术的集成与整合,这才有了GIS应用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今局面。
王家耀院士在演讲中坦言,目前,GIS的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落差,我们还要从思维方式上开始改变。如今,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打破原有服务方式,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服务化分装,部署到网络环节下,采用服务聚合的方式,为N个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
众多嘉宾在演讲中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为GIS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不动产统一登记、“智慧城市”等相关热点的持续高热,也为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本届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不同的交流互动活动,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特色分论坛、名师进高校、以及人才招聘、产品展示、论文征集、奖项评选等活动,为探索高校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个对话、交流的宽广平台。
笔者相信,在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背景下,高校GIS论坛将为推进GIS产学研合作带来积极影响。(文|泰伯网 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