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年,2016年就是这一行业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联网发展和创新得到监管认可的同时,非法集资、诈骗、自融等行业乱象不容忽视。从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风暴不断,“驱逐劣币”大洗牌已然开始。网贷行业成交量在加速上扬的同时,收益率开始回归合理区间。小型平台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平台则转型升级为互联网金融集团。未来行业将何去何从可能无人知晓,但大家都知道网贷行业的出现带动了社会进步。
网贷成交量:突破3万亿
在互联网金融的整治风暴中,整个行业成交量在近几个月出现下降,不过11月环比出现了增长,同比看来仍然创造了“亮眼”成绩。2016年11月网贷行业成交量为2197.34亿元,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单月成交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截至2016年11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1847.67亿元,突破3万亿元关口。从数据上看,整个行业状况有所回暖。网贷行业于2015年10月实现了第一个万亿元,用时超过七年之久,第二个万亿元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第三个万亿元用了6个月。很多投资者为了避险,纷纷从小平台转向大平台进行投资,带动了整个行业成交量的上升,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悲观。
综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区间
2016年1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61%,环比下降了7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了264个基点。自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不过由于网贷“双11”不少平台加息来吸引投资人,使得11月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缓。目前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51.42%;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33.44%,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较上月有所下降,为10.08%。不过,网贷行业收益率下行并非坏事,在此前出现的众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为投资人误入陷阱的诱饵,未来网贷行业收益区间将更加合理。
集团化:大平台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出现了“马太效应”,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平台融资次数近57次,融资金额超152亿元人民币(含陆金所融资,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资方的平台)。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开始“二八分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集团化发展可以通过精细化运作深耕细分领域,各子品牌相互独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风险的防御墙。但如同硬币正反面,集团化架构对企业管理能力会形成一定考验,很多集团化并不是“破茧成蝶”,可能只是停滞不前。
银行资金存管加速落实
截至2016年10月底,广东华兴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和江西银行等36家银行布局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并共有216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53家与银行签订联合存管协议;2家与银行签订银行直连协议。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于2016年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其中完成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银行联合存管系统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线银行直连系统。
未来整个P2P网贷行业将面临洗牌、整合以及业务转型、升级,同时行业内兼并收购或成常态。随着网络借贷监管政策的正式落地实施,一些综合实力较弱、业务转型比较困难的中小平台,将不得不选择退出网贷行业;实力较强的平台需要满足监管要求才能良好的发展,未来行业洗牌将加剧,集中度也将会进一步提高。随着行业洗牌,越来越多的平台将选择战略合作或者整合并购来实现抱团取暖,实现优势互补。未来小微业务将成为行业业务类型首选,发展小微业务的前提是征信,因此对征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将会倒逼征信行业更快地发展壮大。
倒下:停业及问题平台达3345家
截至2016年11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3345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5879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良性退出是过去数月平台退出的主要选择。《暂行办法》以及《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正式落地对于不合规的平台发展存在着不小的影响,而停业转型应该仍是其未来发展中最有可能的出路。
退出:上市公司从追逐到放弃
今年以来,退出P2P网贷行业的上市公司一共有7家,分别为红星美凯龙(家金所)、盛达矿业(和信贷)、东方金钰(珠宝贷)、新纶科技和天源迪科(鹏金所)、匹凸匹以及高鸿股份(平台一直未上线,为盘活资产,转让全部股份)。退出多为受政策影响、优化资产结构及资源配置、突出主业等原因。同时,网贷平台理性退出的越来越多,网贷监管政策和整治方案的落地让互金行业政策红利消耗殆尽、成本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互金领域并不是上市公司新的盈利点。
清查:第三方支付集体被罚
央行今年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谓痛下狠手。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开出26张罚单,这其中不包括已有部分支付机构收到了处罚决定,但未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央行也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防范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底线;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