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曝光台>正文

辽宁学者:“十四年抗战”入教材圆了我们的梦

时间:2017-01-17 12:40:01    来源:社会法制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日前,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大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况修改相关内容。这一消息传到辽宁,学者王建学和张洁非常兴奋。早在2005年,身为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的王建学就提出中国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历时十四年的观点。如今这一愿望变成现实,两位学者告诉记者:“我们的梦终于圆了。”

  “十四年抗战”是对中国抗战的准确定位

  张洁告诉记者:“八年抗战”观点的提出,主要依据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尤其是国民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开始正面战场的抗战。事实上,早在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进犯中国东北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当夜驻守北大营的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和620团团长王铁汉的回忆都表明,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爱国官兵在突围战中违抗“不抵抗”军令,奋起还击,打响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新发现日方史料也印证了北大营东北军在日本大举进攻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了有效反抗:九一八纪念馆近期收藏的关东军纪念写真贴反映的就是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九一八事变”当夜被东北军打死的新国六三和曾子正男的相关图片。

  抗战第一枪打响后,东北人民的抗战从未间断。“九一八事变”之夜,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和沈阳市公安局长的黄显声指挥公安警察队伍展开抵抗,一直坚持到21日下午才被迫撤离,并着手组建抗日义勇军。义勇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战场上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武装力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名字早已化为民族精神中的标志性符号。

  辽宁学者首先将“十四年抗战”写入教材

  20世纪70年代末,辽宁大学教授张德良、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张一波就明确提出中国抗战是十四年的观点。随后,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秉忠、辽宁大学教授胡玉海也相继发表学术文章阐述此观点。

  2005年7月16日,王建学在接受英国BBC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抗战是十四年的观点。BBC于当年的8月15日播出。

  2009年《百年潮》杂志第一期刊登王建学署名文章《中国东北军打响抗战第一枪》论文,系统阐述十四年抗战起于“九一八事变”的学术观点。

  2011年3月16日,张洁、王建学参加中宣部论证会。会上,二人再次提出十四年抗战观点。当年的鸣警撞钟仪式即以十四年抗战理念为主导,这是十四年抗战理念走向民众、趋于成熟的标志。

  2013年,由张洁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特别委托项目“TRUTH(真相)史料研究”立项。在课题推进过程中,课题组一直秉承十四年抗战理念展开研究及宣传,系列成果均体现十四年抗战观点。

  2014年,面对国家立法确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王建学、张洁再次强调“九一八”之夜是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没有“九一八”,就没有后边两个时间点。因此呼吁设立国耻警示日,并通过辽宁籍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

  2015年,为配合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辽宁率先把“十四年抗战”概念引进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了《九一八事变读本》(包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主编由王建学、张洁担任。这应该是全国第一部以“十四年抗战”理念为统领的中小学历史课程读本,对于全国相关教科书的修订具有借鉴意义。

  张洁表示,“十四年抗战”概念进入教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史上的突出贡献,对培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