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14日讯 本网昨天发布的《追问杭州网红饼干事件:是“黑”还是“被黑”?》再次引起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国内100多家新闻网站也予以转发,并在微商圈和烘焙行业引发讨论。那么,杭州“网红曲奇”事件是如何形成舆论热点的?又是如何发酵的呢?
第一篇报道来自于2月8日杭州一家经济类报纸,报道称一个月前(1月5日)杭州市下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分局捣毁了一个深藏网吧的“CHIKO曲奇”地下黑作坊。随后的2月10日,杭州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用8个整版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升级,称CHIKO曲奇从出现到疯狂,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股财富聚集的爆发力正成为微商群体的‘致命诱惑’。”将矛头引向了曲奇饼干背后的整个微商行业的乱象,随后引发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广泛传播。
舆论向公众呈现的是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的过程,查处的十分及时,未让无证生产的产品流入市场,向公众传递了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高效能工作状态,同时也对烘焙行业和微商圈生态做了分析和研判,也给更多的消费者上了一堂新型消费形态的警示课。
记者发现,CHIKO曲奇的生产点被查的新闻之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是因为触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和微商乱象的敏感神经。中国网记者随后亦介入调查,但是随着记者对这一事件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之后发现,其中还隐藏了更多的商业竞争和网络推手幕后操纵的问题。因此,一起看似普通的行政执法报道,瞬间成为舆论热点,瞬间成为整个行业致命的打击,瞬间把一个新的商业体系推上了风口浪尖。
“网红曲奇”的背后是烘焙市场巨大的商业利益,早已吸引了大量商家趋之若鹜。据报道,2012年至2014 年,中国焙烤食品制造全行业销售额分别为1,886.64 亿元、2,202.95 亿元、2,426.6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0%、16.77%、10.16%。另据预测,2017年我国烘焙食品行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4658.29亿元。
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面对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空间,摆脱不掉中国式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上的疯抢市场同样摆脱不掉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竞争中还有一个特殊的手段就是抹黑他人,标榜自己。
中国网记者仔细分析了这起事件的舆论导向,下面明眼人应该看出个什么样的端倪呢!
2月8日,杭州欧巴餐饮有限公司关于黑作坊生产“CHIKO曲奇”一事曝光。
2月10日,同样是这家报纸上出现了一篇《柯柯:我想做好吃的曲奇》;后来这篇文章标题被改为《放心!网红曲奇原创品牌AKOKO,不忘初心》在网络媒体广为传播。
上述文章的最后一段还引用了杭州烘焙协会副会长王建清的一段话:“这个事情给所有从事食品行业的年轻人敲响警钟,只有敬畏食品、尊重食物、遵守法律法规的创业者才能有未来,才能被市场、消费者所接受。AKOKO这个产品选材上乘、配方非常出色,入口即化,而且团队初心很好,一直坚持正规合法生产,不受短期利益影响而改变初心,值得客户与社会肯定。不能因为这次的事件,棒杀整个行业,还是要鼓励与支持优秀的创业者继续为甜品行业的未来而努力。”
同样在做曲奇,一家被曝光,一家借势进行扩大宣传,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两家同行之间是否有什么过节?它们又分别是怎样的公司?媒体跟进这一事件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的核心动力是什么?这一事件对行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后续会发展向何方?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网记者 杨云寒 实习生 安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