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5+4=112.5,这是一道算术题,算的是姜京子从河北沧州到北京跨省上班所花的路费,加上返程,一天就是225元,一个月大概花费四五千元。这样的跨省上班,姜京子已经坚持了1年。每天这样奔波,可以说是全家人权衡各种利弊后的决定。若是你,会坚持吗?
偌大的北京,“跨省上班”的不在少数。沧州算是极端案例,居住在河北燕郊的候鸟一族更为庞大。事实上,大城市周边,跨市上班更是比比皆是,很多人选择了这种上班模式。为了能够留在大城市,为了获得一席安居之地,这些代价都只能默默忍受,个中辛酸,只能自己才能体会。好歹家人还能团聚,其实更多人只能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父母远在他方,“常回家看看”都成为奢侈。
为了和家人相守,姜京子每天花5小时打车、坐高铁、挤地铁,花费225元从河北到北京上下班,争取“事业家庭两不误”。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惊讶和钦佩,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她“有钱任性”。看看一些网友的留言,大多盯在路费上。这得是多少的高工资啊?的确,如果没有高工资作依托,即使有这份心,能够吃这个苦,也是难以做到的。看来,要想有幸福,首先得有基本的经济基础。不一定要有很多的钱,但起码尊严的生存是要能够保障的。不过,光有钱、光收入高是不是就一定幸福呢?这对夫妻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你是否惊讶于如此高昂的上班成本?
@津门进行时2734563095:肯定是国企单位,不差钱
@大鑫_Xin:租房子不行么
如果是你,会选择坚持吗?
@左岸:姜京子好样的,你的时间与军人差不多,是个好“汉”。支持你!你丈夫的话对,距离远一家人每晚都能在一起。军人就不能,24小时在营房。作为军人还是佩服你,也致敬你的公婆。
@崔哲:可以点个赞,为她的辛苦。但是,这种选择只是满足了自己的那份不辞辛苦的奋斗欲望。老公、孩子、公婆每天起早贪黑的伺候、陪伴,都无视吗?本来可以有另一个让婆婆可以晚一点起床做饭,让老公早一点吃上晚饭,让孩子多一点时间待在妈妈的怀里的选择。不是吗?
纵深
高铁拉近省际距离“打高铁”跨省上班成新时尚
每天,中国高速铁路上开行的动车组多达四五千列。全路高铁运营里程排名第一的上海铁路局内,同一路径同一到站最短4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发出,南京南站平均一天停靠430趟高铁动车。
不少地方,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高铁让不少人享受到公交化、通勤化出行的便捷,“打高铁”跨省上班成为新时尚。
在北京南三环附近上班的李淼在河北廊坊买了房子,乘坐高铁只要21分钟便可到达北京南站。京沪高铁开通后,上海到昆山只需18分钟,上海上班、昆山安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上海跨省上班族最多 数十万“睡城”燕郊人最辛苦
如果说坐高铁跨省上班算时尚型跨省上班,那么,主要以公交、地铁为交通工具的跨省上班就是苦逼型跨省上班了。
2015年全国50城市上班距离及用时排行显示,北京市是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分割最明显的城市。其中,居住在通州、昌平和河北燕郊的上班族成为最辛苦奔波的人群,单程上班距离超过50公里。由通州、燕郊前往朝阳区国贸商圈上班的人流量位列第一,成为最拥挤的上班线路。
有报道说,高房价与买房限购,使几十万北京上班族选择河北燕郊作为“睡城”。为了能挤上公交车,上班不迟到,他们几乎每天早上5点就得出门,奔波在“朝五晚九”的上下班路上。
每天清晨,燕郊酒厂公交车站人头攒动,数百人排着长队等车进京上班。一辆930路公交车缓缓驶入车站。乘客们一拥而上。车厢瞬间塞满人,脚在车门踏板而身体还挂在车外的人拼命往车上人缝里钻。车门没能顺利关上。售票员从车窗探出身子,伸手将卡在门口的乘客往车里推了几把,这才使车门顺利关严。没能挤上去的乘客,满目怅然地看着车子朝北京方向开去,焦急地等待下一辆公交车的到来。
而在所有城市中,上海是跨省上班族最多的城市,其中苏州、杭州、舟山三地,成为跨省到沪上班人群最多的城市。而广州市则成为省内跨市上班最多的城市,其中佛山、东莞两地赴穗上班的人数最多。
通勤路上舟车劳顿,加之超时工作,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有学者表示,要提高通勤速度,重在发展公共交通,而若要缩短通勤距离,则需将城市功能向外疏解。
跨省上班族为何坚持每天上百公里长距离通勤
有媒体曾关注过北京、上海等地的跨省上班族,发现他们坚持每天100多公里甚至更远的通勤,有三大原因。
一是房价。在北京,跨省上班族用五六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换取与北京城区一两百万元的房价差。北京房价居高不下,城区内总房款动辄300万~400万,但在北京周边县城以及河北省境内的燕郊、香河、涿州等地,200万左右甚至更低就能买到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在上海,有人住昆山,用1个多小时通勤时间也可换取与上海数十万元房价差。
二是收入。与一些跨省族聊下来,不少人都郑重地提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薪资,而这两地周边省份的收入差别很大,一些行业的收入差甚至达到两三倍。
三是职业前景。比如有人坦言,在浙江嘉兴过过小日子不错,但一些“有能力有本事有愿望”的人,选择了到上海发展,金融、计算机及其他高科技行业发展前景差距较大。(北方网编辑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