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随着春天的脚步临近更加白热化。近日,ofo在新加坡发起了为期两周的免费使用活动,引发了广大市民争相试用;20日,摩拜单车则宣布在北京、上海和济南免费一天骑行。
(ofo在新加坡的免费骑行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摩拜在国内宣布的免费骑行,其实ofo早前已经推行过了。春节期间,ofo就曾宣布在全国的百万辆单车全部免费骑行。并且早于摩拜20日免费骑行一天,ofo在18日、19日(周末)开启了“小黄车免费骑”活动。对摩拜来说,国内的免费骑行,其实是对ofo的紧跟抄袭。
同时,新加坡也是摩拜相当尴尬的一个国际化地标,早在2016年9月,摩拜就在新加坡贴出了招兵买马的广告,招聘总经理、市场、运营等职位的人士。但直到现在,摩拜在出征新加坡一事上却还没有动静。摩拜单车的公关针对记者关于最新进展的问询,也只一句“目前还没公开”。反倒是ofo,在2016年12月下旬就进行了首批1万辆共享单车的投放。此次两周免费使用活动,更被联合晚报、海峡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点赞。此外,ofo也已经在美国硅谷、英国伦敦落地运营。
看似在媒体端曝光率颇高的摩拜单车,却在业务上陷入跟随者的困境。截止目前,截至到目前,ofo共享单车已经在国内推广至34座城市,用户超过1000万,市占率、投放量、覆盖率均位列行业第一。而摩拜单车截至目前仅进入了21个城市,在大部分城市中已经是一个“后来者”。在国内市场举步维艰的时候,摩拜又希望通过打通海外业务来提振估值,但囿于海外业务的人员缺乏经验,结果导致国际化“雷声大雨点小”,当ofo已经在多个海外城市攻城拔地之时,自身的海外业务却迟迟无法开展。
究其原因,在于共享单车行业进入下半场之后,对运营的要求与日俱增。作为“无桩车”概念的首创者,ofo以最广覆盖、最多投放、及行业最低押金受到了用户的普遍青睐,同时在校园运营期间积累的运营经验,也为其在下半场的争夺中拔得头筹。反观摩拜,由于过于偏重造车和投放,摩拜的运营经验一向短缺。
回顾过去几年的创业大潮,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初期的事件营销炒作之后,那些高效率、执行力强和运营实力强的创业者,才是最终的胜利者。随着共享单车从之前的拼融资拼人气阶段,进入到了眼下拼运营、拼市场的阶段,摩拜的压力,恐怕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