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佟立华(如图)是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东马庄村村民。1944年10月,她的丈夫和公爹在抗战中因保护八路军干部牺牲。佟立华替牺牲的丈夫赡养老娘,抚养小叔长大成人。为爱守护一生,佟立华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孝老爱亲的大爱故事。
丧亲之痛 痛断肝肠
1944年,新婚不久的佟立华怀着身孕,丈夫吉志常和公爹吉魁帮助八路军开展抗日工作。10月16日,在她即将分娩的那天夜里,八路军与日伪军在唐山丰润县杨家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吉家父子为保护周文彬等八路军干部一同参战。女儿降生时,吉志常随部队出发了,没想到这一走竟成永别。在当晚的战斗中,父子二人相继牺牲。佟立华听到噩耗当即晕死过去。醒来时,眼前是襁褓中的女儿、刚1岁大的小叔、未成年的小姑子和体弱多病的婆婆。她强忍悲痛,为了家人,她只能咬紧牙关。
那年,佟立华刚满20岁。她把1岁大的小叔和刚出生的女儿都抱在怀里。有限的奶水尽可能多地先留给小叔吃,然后再喂女儿。因为总吃不饱,女儿面黄肌瘦,在生下来第100天时,女儿连饿带病离开了人世。
百天之内,三位至亲之人离世,沉重的打击让佟立华几乎崩溃。但她下定决心要撑起这个家,替丈夫完成他未尽的责任。
爱亲敬老 独撑一家
“婆婆本来就有智障,小姑还是孩子,我就这样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家里没了男人,少了重劳力,遇到耕种和农收的时候更是艰难。”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佟立华说她从来都没有掉过眼泪。
她起早贪黑地干活,生活再苦再难,从不抱怨。为补贴家用,佟立华在生产队拼命干活,女人挣男劳力的工分,成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生产队长,并且先后被乡里、县里评上劳动模范。
小叔子吉志安渐渐长大。佟立华坚持供小叔读书。吉志安长到十几岁,佟立华就开始提前为小叔准备婚房。她白天挣工分赚钱养家,夜里准备盖房需要的砖石、檩子等材料,一干就是半宿,靠自己的双手盖起了全村第一座大房子。她还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送给了小叔的媳妇。小叔吉志安深情地说:“没有嫂子就没有我的今天,她虽没有生我,却用乳汁养育了我,给了我母爱,为我牺牲了一辈子的幸福。今生今世我都报答不完嫂子的恩情,她是我永远敬爱的嫂娘。”
佟立华待婆婆如自己的亲妈。婆婆有哮喘病,每年冬天都犯。为给婆婆治病,佟立华白天去生产队劳动,夜里伺候婆婆。有时,老人整夜咳嗽,她就在夜里起来给老人做吃的,准备酸梨来镇咳。第二天,又早早起来给老人倒掉咳了一宿的黏痰罐,从没嫌弃过。她找最好的医生,省下钱给婆婆买药,家里有好吃的总是留给婆婆吃。
就这样,她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为婆婆养老送终。
凡人大爱 朴素无华
佟立华19岁结婚,20岁便守了寡。与丈夫吉志常在一起不过短短一年,但却夫妻情深。为了丈夫,她勇挑全家重担,为了这个家,她一辈子孑然一身。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她和丈夫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成了她最甜蜜的回忆。她记得有一天傍晚,她和小姑忙着在灶间煮饭,丈夫干完地里的农活儿后,抱着一捆甜秆儿回到家,坐在厨房门口,看着她们俩笑。这一难得安宁美好的画面,在她的记忆中特别深刻。小叔的女儿吉连荣后来过继给佟立华做了养女,她常听养母提起这一幕。吉连荣说,这么一件小事,养母回忆了一辈子。1989年,吉志常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按月领取的抚恤金被送到佟立华的手中。佟立华说,这是丈夫留给自己的“财富”,足够了。
在照顾婆家老小的同时,佟立华的娘家也面临困境。80岁的老母亲病倒了,弟弟离婚了,最小弟弟的媳妇身体不好,侄子们没人照看。佟立华一身担起婆家和娘家两个家庭,夜以继日地辛苦操劳。
如今93岁的佟立华身体还很硬朗。她性格坚强,逢年过节,民政局的领导会带着慰问品来探望她,问她有什么困难,她总是说自己什么都不缺。有一次,民政局的同志怕她的房子雨大漏水,为她重新铺了整房的油毡,为此她感动得总是念叨。
70余载过去了,高寿的佟立华享受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她常说,做人就要懂得感恩,对得起别人,更要对得起自己。为丈夫,为这个家,她坚守一生,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河北省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