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军分区官兵参加植树活动现场。
原标题:在曾经“全国唯一没有树地区”,他们种活了树
对绿色的向往是一种美好情愫,也是一种执著追求。为了在不长树的高原种活树,那曲军分区官兵挖深坑、筛羊粪、铺地膜、裹被子……想尽一切办法,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份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的坚韧与不屈一直在延续——
4月18日,藏北高原渐渐启暖升温。怀揣希望和梦想,在这个早春,那曲军分区官兵种下了300余株高原红柳。
“这次栽种的红柳,都是从驻地附近的嘉黎县移植过来的改良树苗,耐寒性好、抗旱能力高。”尽管清楚这些树苗也许挨不过下一个冬季,但像大多数饱受“绿色饥渴症”困扰的那曲人一样,正在参与植树活动的军分区后勤部部长查松涛仍旧满怀希望,脸上写满豪情与坚定。
那曲不长树,因为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年均气温只有-3℃,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8%,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一棵小树苗种下去,由于“冻土深、气温低、缺氧”等原因,第二年树苗都会被冻死。
那曲官兵到底种了多少树已无法统计,经常是种了死掉,来年再种,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在部队组建以来的前40年,没有一位官兵能让自己栽的树活到来年春天。
多年前,军分区党委曾郑重承诺:“谁种活一棵树,可以立三等功一次。”那曲地区也积极奖励植树造林,奖金从最初的几千元增长到几万元……然而,却鲜有人能拿到奖励。
一位名叫李军的战士成了官兵眼中“最幸运的人”。1999年5月,部队从内蒙古购买了千余株耐寒杨树苗。为了种树,官兵们从几十里外拉来土壤、牛粪,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小心翼翼种下这批树苗。官兵们还找来许多铁桶,将小树苗罩了个严严实实,并在铁桶外面捆了一层层棉絮,希望帮助这些树苗抵御风寒、茁壮成长。
可冬季还未临近,树叶就片片凋零,树枝也渐渐枯萎。在战友们一片唏嘘声中,李军却并没有气馁,他坚持每天为自己种下的树苗浇水,为防止严寒气候冻坏树根,他将水加热到适宜温度再进行灌溉。每天,他都要在小树旁静静地呆上个把小时,还时不时地对它喃喃自语……
次年春天,这批树苗几乎“全军覆没”,唯有李军栽种的那棵奇迹般地吐绿了。从此,它就扎根在军分区机关礼堂一侧的草坪上。为让这株树苗成活,官兵给它建起“玻璃阳光保温房”,安排专人悉心照顾……在官兵心中,这棵小树不仅仅是“树”,它见证了那曲官兵誓与恶劣环境抗争的坚韧和不屈,枝丫繁茂的它也成为官兵的骄傲。
很可惜,9年后这棵英雄树最终还是枯萎了,而“9年”也一度成为树木在那曲的生存极限时间。
“为啥种不活?”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茬茬那曲官兵从未放弃“绿色梦”——2001年,为摘掉“全国唯一没有树地区”的帽子,那曲军民尝试大规模种树,一夜间,广袤的高原大地冒出万余株树苗,可惜的是这些树苗还是没能扛过严寒;2004年,军分区从日喀则精心挑选两千株高原红柳,种下不久也难逃“夭折”厄运;2005年,官兵几经周折购买10余种新型改良树种,还是没有一株存活。
无奈之下,军分区专门筹措一笔特殊经费,用钢筋水泥在营区内浇筑出几棵柳树模型,再挂上几个逼真的“塑料绿叶”。不承想,在呼啸寒风中,这棵“大树”也没能撑住,没过几年便被大风吹掉了“树皮”,仅剩一副钢筋“躯干”……“‘水泥树’不能活,那曲官兵却顽强地扎下了根。”军分区领导说,无论春夏寒暑,一茬茬那曲官兵始终战风斗雪、无私奉献、坚守哨位,守护着心中的“绿色梦”。
近年来,为保障那曲军分区种活树,军委机关和西藏军区先后拨款上百万元,用于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和实践。2011年,官兵总结以往经验,创新改良高原苗木栽培技术,挖深坑、筛羊粪、铺地膜、裹被子,栽种下一片川西银杉。这批杉树第一年的存活率不可思议地超过50%,时至今日,仍有200余株银杉骄傲地挺立在世界屋脊。
笔者采访时看到,在空旷的营区里,几名战士缓缓将装着树苗的塑料桶放入深坑中,再细细填土。战士们说,他们创新的“新型栽培技术”可有效涵养水分,有利于树苗存活。
如今,种树已经内化为那曲官兵的一种精神追求:坚韧不拔、扎根高原、苦中作为。
有这样一组鼓舞人心的数字,足以让那曲官兵为之自豪——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军分区先后投资百余万元,累计栽种2万株树苗,成活了几百株。官兵们心中的“绿色梦”更加真切:让“生命禁区”绿树常青,最终成长为一片森林。
那曲军分区官兵参加植树活动现场。
那曲军分区官兵参加植树活动现场,一名战士拿着树苗在微笑。
图表数据:西藏军区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处提供(曹文勇整理、梁晨制图)
编余小议
种下的是树苗,收获的是精神
树是人类在植物界最亲密的朋友,可以说,有人类生存繁衍的地方,就有树的身影。这样一个生活中的普通常识,在藏北高原却难以成立。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提起自己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抓援藏工作的经历,他曾带领援藏干部到那曲,那曲生态恶劣,都种不活一棵树……
的确,在被称之为“地球第三极”的藏北高原,树绝对是一种稀罕的物种。曾听过一个催泪故事:一位战士入伍后多年没离开过那曲,好不容易有次去拉萨的机会,他乘坐军车到了堆龙德庆,见到了一棵树,于是下车抱着树失声痛哭……这位战士的名字虽然没让更多人记住,但只要去过那曲的人,对故事的真实性从不会产生怀疑。
树木不能存活的原因很简单:高寒气候、冻土层厚、氧气稀薄……对驻那曲官兵来说,即便屡遭失败,却始终未能浇灭他们种树的热情和执著。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坚守?
走近那曲官兵便不难发现,对树的渴望,与其说是高原官兵对氧气的渴望,不如说是他们对高寒缺氧大自然环境的抗争。面对严酷环境,那曲官兵说:“降不下去的是海拔,立起来的是信念!”他们以近乎西西弗斯式的坚韧和勇气,固守着对绿色生命的梦想,栽种的是树苗,收获的却是高原官兵“热爱守卫脚下每一寸土地”的坚强意志,是“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思想境界更高”的品德和操守。
是的,种活树木是那曲官兵的“绿色梦”。假如那曲没有树,他们不就是守护祖国高原的树吗?这些“树”植根于“坚韧不拔、奉献无悔”的精神沃土,屹立于世界之巅,最是挺拔,也最为壮美!(陈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