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一直成为外界的担忧,那就是ofo创始人的资历问题。戴威作为一个90后,虽然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但商业市场不同于学校,商战如战场,戴威虽有大将之才,但目前是否对ofo有绝对的把控力?
据悉,目前ofo的董事会有两名财务投资方,金沙江和经纬各占1席,滴滴2席,管理团队5席。之前有人爆出戴威持股36.02%,滴滴持股25.32%;但也有媒体认为滴滴作为ofo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在30%上下。
还有人猜测在ofo的投资者中,经纬、金沙江、王刚等也投资了滴滴,本质上都属于滴滴系,所以戴威有被架空的嫌疑。内部如何协定不得而知,但从投资角度来看,里面涉及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的差别。一般而言,财务投资主要目的是谋求经济上的回报。一位投资人表示,尤其是早期投资主要依赖创始团队挣钱,不会把公司拿过来直接管理。
但产业投资人是基于产业布局出于战略目的考量,不太看重短期收益,产业投资人会对公司运营介入比较多,话语权上比财务投资人要大,可能是一个公司控制权的潜在威胁。张超说:“产业投资人对创始人最大威胁是它很可能收购创业企业。但产业投资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拿产业投资人钱时,更多看重的是投资人的战略资源。”
在ofo历史上几轮融资中,滴滴是参与轮次最多的公司之一,从B+轮一直跟投到D轮。大众普遍认为,滴滴会把ofo业务布局在自己商业版图上,用小黄车去解决专车、出租车都无法决定的“最后三公里”问题,但ofo似乎对滴滴等投资人完全没有把控力。
众所周知,ofo经常有一些猪队友出来代替ofo官方喊话,比如早起投资人金沙江创投朱啸虎,三番两次在媒体面前爆料ofo的损毁率高达三分之二、机械锁漏洞是为营销宣传服务都是出自朱啸虎之口,在ofo最难以面向公众解释的地方,偏偏早起投资人大肆宣传,还不是一次两次,ofo官方没法约束投资人吗?对比之下,徐小平老师算是合格的投资人。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投资公司多如牛毛、优质项目稀缺的时代,投资公司也要做品牌营销,投资人利用所投项目炒作投资机构的案例近几年已经不少,发表的言论往往被冠以“XX公司投资人说”,而且往往出现在90后创业公司身上。
金沙江创投虽然是ofo的第三大股东,但三番两次暴露ofo的核心资料或夸下海口是否是给ofo官方添乱?或者这本身就是因为ofo内部控制权早已被滴滴系篡夺,ofo管理团队才会对投资人无可奈何。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什么ofo在面对极高损坏率的前提下,仍然坚持不改商业模式,这一切都只是为滴滴做铺垫,毕竟滴滴的融资能力极强,刚获得50亿美元融资,ofo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亏损点自然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