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强勇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事关“蓝天保卫战”成败与群众冷暖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冬季雾霾天气加重,更新采暖方式不容坐等,走清洁取暖之路须从现在抓起。
上一个供暖季,北方多个省区市饱受雾霾困扰。“等风来”成为“霾伏”之下人们的迫切期盼。京津冀地区仅在去年12月份就发生了5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其中,散煤燃烧一直是造成北方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雾霾笼罩之下,清洁取暖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记挂的一件民生大事。“煤改电”“煤改气”、风电、电热膜、生物质等清洁能源被多地列为替代燃煤取暖、减少大气污染的药方。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开展探索,鼓励和扶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能耗明显下降,积累了宝贵经验。
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回避。在以清洁能源替代散煤的过程中还面临清洁能源供应不足、供暖成本偏高、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等问题,这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农村普遍使用低价劣质散煤,炉具落后,排放强度往往是大型工业锅炉的十几倍。
以农村地区为工作重点、以上述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加快冬季清洁取暖刻不容缓。若等到临近取暖季才着手难免手忙脚乱、效果不佳。有些工作宜早作谋划,不妨从这个夏天抓起。保证清洁能源供应是推进清洁供暖的首要工作,应加快天然气供气管道、特高压大容量输电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跨省乃至跨境清洁能源输送力度,深入挖掘风电、光电、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对一些尚不具备气供暖、电供暖等清洁取暖的乡村,可通过以清洁型煤替代散煤作为过渡措施,逐步推进清洁取暖。
实施清洁取暖还需在消费侧一并着力。在“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补贴机制,对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散煤的城乡家庭给予合理补偿,不能让百姓吃亏。不仅要实现天蓝、水清,也要让群众房暖,心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