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营快讯>正文

杨绛:最美大先生

时间:2017-05-26 19:20:02    来源:社会法制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

杨绛先生

\

“我们仨”

\

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时的杨绛

  花辞树,根如故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去年5月25日,105岁的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走出人生边界;今年5月25日其去世一周年纪念日,三联书店重新出版吴学昭著《听杨绛谈往事》一书。该书于2008年首版,杨绛先生曾亲自为之作序,并称“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此次新版《听杨绛谈往事》增补了作者《杨绛先生回家纪事》(后简称《回家纪事》)9000字长文及《胖安娜》《“爱得厉害……怎么说?”》三文。后两篇分别写于2010年4月、2011年7月,曾经杨绛先生审阅;《回家纪事》一篇完稿于2016年7月即杨绛先生逝后不久——披露了杨绛先生“走在人生边缘的边缘”,心静如水、淡定回家的最后时光。

  “杨绛先生生前对身后所有重要事项,已一一安排妥帖;与众不同的是,讣告居然经杨先生本人看过……那种向死而生的坦然,对身后事安排考虑的睿智、周到、理性,使我感到吃惊和钦佩”,作者在《回家纪事》中说,杨先生平时从不避谈生死,且有许多分析思考。“我就听过杨先生说病与老不同——病是外加的,老是日渐萎弱,慢吞吞地死。一面死,一面品味死的感受。”

  据介绍,杨绛先生去世前,遗嘱已经公证。书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归属,也都专门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贵重礼物,包括书画、纪念品等,均嘱托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她生前与吴仪同志是忘年交。她还送给吴仪同志一个她常常戴着的老式黑色发箍,以为纪念,令人动容。”吴学昭透露,“其他许多物件,也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谁谁的小条,物归原主。”

  该书披露,2014年9月,杨绛先生即将家中所藏珍贵文物、字画,包括钱锺书先生批注的《韦氏大字典》,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移交国博时有这样一个细节:“杨先生指着起居室挂着的条幅字画,笑说:这几幅虽然已登记在捐赠清单上,但先留这儿挂挂,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样?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国博同志立答:当然,当然。全听您的。”可见她对生死之事的达观而超脱。

  吴学昭得到的是一本纽约麦克米伦公司1928年版的THE GOLDENTREASURY OF SONGS AND LYRICS(《英诗荟萃》),杨先生在此书的最后一页写道:学昭妹 存览 绛姐赠。作者在《回家纪事》说,“我深知这本小书有多珍贵,它曾为全家的‘最爱’,原已传给钱瑗,钱瑗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打开来翻阅,思绪萦怀,伴她入梦。”她得到的另一件珍贵赠物,是一沓杨绛先生抄录于风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的唐诗宋词,都是些她最喜欢的诗词……“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我怎敢领受?可是杨先生执意说,‘拿着,留个纪念!’”

  三联书店表示,杨绛先生93岁出版随笔集《我们仨》,写尽对钱先生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96岁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价值和灵魂去向,被评论家赞为“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102岁时,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出版;2014年再出版《洗澡之后》。但对于喜爱杨绛先生的读者来说仍有许多空白。如,对一年前杨绛先生逝世时,对外发布消息的处理方式的疑问。“这些疑问或许在《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中会索到答案。”

  另据三联书店透露,杨绛先生《我们仨》数字版也将由三联书店推出,并于5月25日起在亚马逊kindle等平台上线。

\

听杨绛谈往事

\

日常杨绛先生所用的文具

\

杨绛先生手稿

  书是她的桃花源

  在杨绛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访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穿过层层的老旧书墙,指着一张悬于墙壁的杨绛年轻时代的短发旗袍照,及旁侧一套桌椅说:“这是杨绛先生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照片。她的《我爱清华图书馆》一文曾有提及”,“木质桌椅已有磨损。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原物”。据悉,自杨绛先生1932年在清华大学借读、后考上清华大学研究院,至1935年与钱锺书先生一同出国留学,其间常常来此。据介绍,图书馆的这个区域也是当年钱锺书先生常来翻阅书籍的地方。现在日常仍可对清华教师开放。

  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基金负责人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门前对记者说:“这是一年前杨绛先生去世时,清华学子折摆千纸鹤的地方”。据悉,1998年钱锺书先生去世及2008年去世10周年纪念日,清华学子均折摆千纸鹤以为纪念;2016年5月26日杨绛先生去世后一天,清华学子再次折摆千纸鹤——不过这次是在杨绛先生最爱的图书馆前。

  书是她的桃花源。杨绛先生曾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但最爱的是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图史》作者韦庆媛曾撰文述说杨绛先生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渊源:“1999年,我为了编写《不尽书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向杨绛先生约稿,希望她写些纪念清华图书馆的文字。杨绛先生以耄耋之年欣然命笔,寄来文稿《我爱清华图书馆》,并嘱我署名一定要写她在校时用的名字‘杨季康’,表达她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我爱清华图书馆》中这样写:“1932年春季,我借读清华大学。我的中学旧友蒋恩钿不无卖弄地对我说:“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图书馆……墙是大理石的,地是软木的,楼上书库的地是厚玻璃,透亮,望得见楼下的光”,“……她拉开沉重的铜门,我跟她走入图书馆。地是木头铺的,没有漆,因为是软木吧,我真想摸摸软木有多软,可是怕人笑话……”时隔半个多世纪,现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安静,清凉,坐满年轻学子,没有丝毫躁动的声息。

  据悉,清华大学图书馆专设一室,以杨绛先生日常起居的家具原物,还原其生前居室——摆放两只老式柜、一只茶几、两只旧式沙发。可以看见,一只沙发上有大大的彩色靠包,上印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基金之获奖学子照片——这是他们多年前赠送杨绛先生的礼物。另一只沙发上是可爱的白色毛绒牛、黑色毛绒猪。“钱瑗属牛、杨绛先生属猪”,清华图书馆管理人员介绍,“她说自己是‘喝了很多墨水的猪’,因此他们送她一只黑色的毛绒猪。”

  《我们仨》部分手稿珍藏于清华档案馆

  记者了解到,杨绛先生的遗物,包括大量书籍、文稿、清样、书信、短笺,及家具、贺卡、文具等日常用品,均由其母校清华大学档案馆收藏。目前,清华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正对其进行细致的归档整理。在这里,记者见到钱锺书先生、杨绛先生的若干装满书籍的纸箱。“其中是他们藏书,许多都是签名本”。此外,还有他们用过的老式皮箱。档案馆里恒温恒湿,对这些物件采取严谨妥善的保护措施。

  清华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出整理好的杨绛先生《我们仨》手稿及清样前99页。手稿上,清晰可见“《万里长梦》”字迹——她这样写道:“三里河寓所,曾是我们快快活活、热热闹闹的家,现在只剩下我一个”,“而且前无去路,穷途逆旅,夕阳晚照……往事历历,诚如佛经所说,如梦幻泡影。但梦幻泡影,原先却是确确实实的事、有血有肉的人,包含着息息不断的希望、漫长无期的等待”。她的字迹工整,娟秀,每一处添加、删减,均有细致标记。

  纸笺中也可以寻迹她的生活片段:“……《谈艺录》修订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锺书让我转告你,他过去和现在的著作里,都没有提到比较文学这个名词……”还有出版社给我的纸光而硬,我唯一用抄写可以遮丑,可是纸滑得写字像滑冰,我……又留心别抄错……”下有《最后一次合作》篇名。

  零碎点滴中可见她的低调内敛之风,一如她的为人——淡水太阳一般,不夸张,不猛烈,在柔韧中刚烈而坚守,持续地泛着温暖的光。这是她以及她时代的知识分子被教养和被根植的内在使然。

  在这里,记者还见到1994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赠与杨绛先生的“彩虹翻译奖”奖牌。上写“杨绛同志,数十年来在文学翻译工作中的成绩突出,特授予彩虹翻译奖”。此外,还有整理人员在书稿档案袋上写的“《我们仨》手稿,构思札记,清样,极珍贵”字样。

  一把剪刀、几只毛笔、一本新华字典、一把放大镜,还原了杨绛先生的读书生活。它们虽已陈旧磨损,却传递着主人的温度和气息。在她的贺卡和书信中,有一个8岁小朋友画的彩猫,上写“送给杨绛奶奶”,在这些朴素低调的遗物中色彩鲜艳地跳了出来。

 “好读书”奖学金:传递智慧之光

  据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基金负责人介绍:2001年,杨绛以全家的名义将两位先生72万元稿费和以后的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基金。在他们看来,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对“好读书”奖学金得奖学生的期望。“据最新统计,自2001年起至今,累计钱锺书先生、杨绛先生的稿费及版税,该奖学金基金已达3000多万元”。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清华向该校94名学生颁发了“好读书”奖学金,每人奖金8000元。还发布了“水木书榜·同学们最喜爱的十本好书”——《理想国》《红楼梦》《人间词话》《西方哲学史》《围城》《乡土中国》《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三体》等。

  据介绍,“好读书”奖学金每年都会资助和鼓励优秀的清华学子,尤其是我国西部需要资助的寒门学子。该负责人说:“它每年颁发,已连续颁发16年。我们还将继续坚持下去。‘读好书’在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智慧之光。这是一件功莫大焉的好事。”

  杨绛先生曾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斯人已去。她的非凡的精神正在超越平凡的肉身。它们温暖而持久,正在传递给更多有灵有志的年轻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徐虹)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