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越来越严,资金存管已成网贷平台合规的一大拦路虎。
7月3日,深圳市金融办下发《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其中,要求深圳地区网贷平台实行“本地注册、本地运营、本地存管”,这是继上海实行属地化存管之后,又一地区“仿效”。一旦细则落地,大批网贷平台将面临更换资金存管银行的尴尬处境。
监管势在必行
对于之所以要求各平台银行资金存管必须要在深圳有分支机构,深圳市金融办负责人对外解释称:“主要还是因为通过我们前期大量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发现有些平台的数据跟披露不符,而且差距过大,由于资金结算账户不在深圳,我们也没办法监测平台的资金流向,这样投资者的利益根本没办法保证。深圳网贷平台太多,如果不从严监管,隐藏的风险到时候谁来承担?银行存管属地化原则要落实执行。”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谈到,深圳是全国经济发展特区,目前网贷行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数量和成交量都在全国位于前列,且平台跨区域经营现象明显,受这一系列因素影响,所以相比目前已发布网贷备案登记管理办法的地区,深圳市的“属地化”管理最为严格,提出了“信息系统”、“系统数据”、“存管银行”、“注册地”、“经营地”、“资金结算账户”等属地管理要求。
方颂提出,经过一年时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相关主管部门已摸清行业真实的发展情况、乱象和风险点。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机构监管,包括备案管理、规范引导、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等。虽然监管职责明确,但由于制度设计不周等历史原因,目前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并没有被赋予行政执法权限和职能,很难满足常态化的监管,建议尽快赋予地方金融办法执行实权,加快备案登记步伐,早日将行业纳入监管,让行业进入良币逐劣币的状态,让行业正名。
政策反响大
突如其来的“属地化”要求,在行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仅存管属地化一项,就将打乱一大批网贷平台的合规步伐。以上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共有61家上海网贷平台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其中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的平台有21家;共有42家平台与在上海未设网点的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含已完成系统对接并上线的平台),其中有13家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
在与上海平台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银行中,江西银行与12家上海平台签订协议,位居榜首;其次是新网银行,签约8家;徽商银行和广东华兴银行并列第三,分别有5家;其余银行分别签约1至4家。
佩辉金服CEO张文思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与上海平台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银行来看,目前仍以城商行为主,因此这19家开展上海网贷存管业务的银行中有11家在上海没有设立网点,签约排名前三的银行在上海均没有设立网点。那么,存管属地化的要求可能将对这些平台特别是已完成上线的平台产生影响。”
方颂建议,对于已上线非属地银行存管的平台,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过渡期。
平台建议多
上海某网贷平台高管肖捷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事实上,很多平台和存管银行签订协议就是为了符合监管政策,但此前并无明确指出“存管银行属地化”这一要求。现在地方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我们又看到了监管方面的更多新要求。
张文思认为,存管属地化对于上线了存管系统的平台,面临的不仅是换存管系统的高昂费用和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若属地银行不能支持平台的产品运作,将严重影响业务的开展。全国目前共有网贷平台1782家,签定或上线资金存管的平台共有196家,占比不足10%;其中超60家平台是非属地银行存管。在这60家平台中,不乏多家大型老牌网贷平台。
除此之外,“存管属地化”是否真的有必要也似乎成了平台的疑问。
“无论是已经对接好存管的平台,还是已经签约正在做系统的这些平台,重新更换存管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造成额外的时间成本、额外的资金成本。如果因此造成了平台正常的运营风险,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它只是简单的数据披露和报备过程,这个做法是否具有合理性,我觉得可以适当关注。”张文思指出。
91金融创始人、董事长、CEO许泽玮认为,是否进行“存管属地化”从业务本质来看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都是将网贷平台的资金由银行负责管理,已达到保护用户资金安全的目的。而从市场化角度而言,网贷平台更愿意选择与有经验、费用低的银行合作上线资金存管系统,因为这样不仅能够缩减由于系统开发造成的时间成本,更能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
“再次,目前银行已经实现全国联网,只要拿到授权,监管层完全可以实现异地调去企业流水,并不妨碍检查工作。监管层也不能因为个例,而出台一些强制性措施。最后,基于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的考虑,推进存管属地化,有可能会打消网贷平台上线资金存管系统的积极性,阻碍其合规进度。”许泽玮补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