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任何一所高校都能看到的,除了成群结队的俊男靓女外,就是那一抹亮眼的黄色。有校园版Uber之称的ofo,自“上线”以来,首先就将目光瞄准了校园这块大蛋糕,然而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野心勃勃的ofo是否能继续校园辉煌?
基于校园这一定位,ofo整个初期产品方案都是针对校园市场而设计的。校园空间相对封闭,距离较短,学生这一目标群体对自行车的需求相对集中,使用率高,对价格也较为敏感。基于如上特点和环境,学生使用自行车的场景是相对固定的,如宿舍、食堂、教学区、图书馆等,因而并不需要GPS这一功能。投放车辆后,学生正常使用就能让自行车自然而然地在校园里形成合理布局,接下来只需要进行日常投放及维护就能形成供需平衡。
如此优势,在开放的城市环境中是否依然适用呢?2016年11月17日,ofo宣布开启城市服务,走出校园的ofo推出了新一代产品ofo3.0,带着实心胎、三角型把立、可调节座椅、前后双抱刹系统等产品升级后的ofo是否真的就能左右逢源,校园内外一把抓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为了能同时考虑对价格敏感的在校生和扩张市场后的校外人员,ofo区分了校内车和校外车,前者仅供校内使用,后者可以骑出校园,而事实上两类车辆除了前期押金高低有别外,车辆质量或外观并无明显差异,校内校外的区分标识也并不显著,这给在校生带来了许多不便。从轻松解锁一辆小黄车即可出行,到需要仔细分辨校内车和校外车,ofo所提倡的“随时随地有车骑”的便利已经不再。而且,由于ofo前期定位于校园,故其在车辆的防盗和质量上并没有进行充分考量,车胎、车锁、取车等关键环节都存在明显漏洞:车身易锈、车座易坏、车胎被盗、6元包月“薅羊毛”、无需密码可开锁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相关专业人士指出,在ofo当前情况下,除非彻底升级产品,完全区分校内校外的不同使用车辆,否则仍然难解困局。
其次,没有GPS功能的ofo不仅面临着被盗的烦恼,而是丧失了“视力”范围内所有的用户群体。和可以通过GPS导航精准寻找附近车辆的摩拜单车相比,肉眼找车的ofo使得用户视野范围内的有效车辆非常有限,故而在开放的城市环境内很难实现真正的服务,也难怪在小黄车一边对外宣布投放数量已高达100万辆的同时,仍有不少用户在吐槽根本找不到车。而在缺失GPS定位功能的前提下,如果要使车辆正常使用甚至高效运转,那么通常就只剩下一条路:通过更大的投放量和高密集度的城市覆盖率来实现。事实上,ofo也正是这样做的。近日,ofo宣布了“2017城市战略”,计划从1月12日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进入11座城市,从而稳坐“城市覆盖数量”的头把交椅。
当然,这么大的漏洞,ofo在近日也做出了弥补之举——参考摩拜模式发布了新一代“智能锁”。然而细细研究ofo发布的“智能锁”,不难发现所谓的“智能锁”还是延续了ofo之前的风格,漏洞百出。其中包含的定位模块仅仅用于防盗追踪,是否能够如同摩拜单车的GPS智能锁一样,提供具体的车辆位置信息,依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而且ofo官方也已经宣布,针对之前投入的100万辆小黄车并不会进行改造更新。的确,如此庞大的单车改造,其成本肯定令人咂舌。于是那100万辆 “无智能锁”的小黄车只能被“断臂求生”,无情流放于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
面对更广阔的市场,野心勃勃的ofo如今既要迎战顺利融资的头号劲敌摩拜单车,也要应付后来者居上的小鸣、小蓝等新晋对手,没有了象牙塔的守护,ofo可谓前路漫漫兮其修远。若不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不调整自身产品,光依赖野蛮拓荒覆盖城市,只怕很难看到共享单车市场迎来的真正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