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近日,ofo公司创始人戴威被架空的传闻甚嚣尘上,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很多人引用霸屏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台词调侃——本来ofo最近就有些内忧外患,现在小黄车究竟姓蒋还是姓汪,竟也成了悬案。
之前有人爆出戴威持股36.02%,滴滴持股25.32%;但也有媒体认为滴滴作为ofo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在30%上下。不管哪种说法,ofo创始人戴威被架空都难说是空穴来风。
对创业公司来说,公司不断融资过程中,创始人股权被稀释属于正常现象,因此股权下降也不完全意味着公司控制权的丧失。比如 马云在阿里巴巴占股比例约8.7%;李彦宏占百度股份比例约15.7%;刘强东控股公司占京东股份约18.8%,但三人一直牢牢把握公司控制权,带领整个公司的发展。
可ofo创始人戴威的情况却不尽相同,还有许多其他层面的变化来指向其可能被架空的事实。比如,在ofo董事会层面,天眼查显示戴威身份由公司执行董事长变为了董事长;而且,目前ofo的董事会有两名财务投资方,金沙江和经纬各占1席,滴滴2席,管理团队5席。加之ofo的投资者中,经纬、金沙江、王刚等也投资了滴滴,本质上都属于滴滴系,他们股权加起来远超戴威,这种情况下,戴威被架空的传闻有较大可信度。
对于ofo创始人戴威被架空的说法,其实并不值得意外。ofo创始人戴威自己也对媒体表示过,滴滴曾打算自己做共享单车,后来基于某些考虑选择了入主ofo。在ofo的多轮融资中,许多都难以撇清和ofo的关系。尤其是C轮融资,除了小米、顺为,其他投资方都或多或少与滴滴有关联。可以看出,对ofo的投资,是滴滴及背后资本的一次集体出击。很可能一开始滴滴就把ofo作为补充其“最后三公里”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帮助ofo创世人戴威团队去实现其当初的创业愿景。
今年一月份以来,ofo经历了内忧外患:车辆损坏率居高不下、12岁以下儿童骑行事故频发、机械锁漏洞陷入舆论漩涡、智能锁研发陷入瓶颈、疑似数据“造假”事件屡屡被曝光……如今又很可能陷入了创始团队和投资团队之间内部权力的争斗。这种斗争很可能消耗公司资源,难以形成战略决策合力,甚至出现四分五裂、各自为战的乱象。内忧外患下,ofo未来究竟走向何方,让人不由自主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