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PR度过了堪称生死时速的两天。
5月15日下午,“腾讯放弃美团”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各种“黑稿”蜂拥而至;
5月16日,微信公众号“谣言过滤器”一反常态,不发生活常识,却在凌晨时分推送了一条美团的辟谣消息,称腾讯还没打算放弃美团,然后是铺天盖地的澄清通稿,PR妹子终于能松一口气;
然而事情还没结束。5月17日,一份疑似美团点评2016财务审计的文件流出,资料显示,美团点评2016年GMV合计2231亿元人民币。
(美团点评2015-2016 GMV数据,food特指外卖业务)
翻出2015年底曝光的美团点评融资计划书,清楚看到,当时公司对2016年的GMV预期为3983亿。也就是说,去年美团的GMV,仅为预期的一半多一点!
事实上,美团点评GMV表现“不及格”这事,年初早见端倪。自2014年开始,美团在年初、年中等关键节点都会披露GMV,关心美团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成为美团公关的春晚。如无意外,定不爽约。
唯独是今年初,美团点评对2016年全年的GMV只字不提,即便在昨天为了辟谣而秀出各项数据,里面也没有GMV一项。现在看来,美团点评应该是对这个数字有点虚。
要是美团点评是上市公司,业绩与预期差距1600多亿,恐怕不止股价一泻千里,甚至还要收投资者寄来的律师信。就是放在未上市公司,这样的差距也罕见,是当时的美团点评太乐观,还是现在的市场太不景气?
既然3983亿这个数字来自融资计划书,有理由相信这个业绩预期经过精细核算,毕竟投资人也不是傻子。结合两年的数据分析一下原因,窃以为无非是两点:到店业务发展碰到天花板,酒旅和综合业务体量太小。
到店市场还在增长,只是与美团点评无关了
从2015年底的融资计划书看,2016年GMV要完成任务,美团点评必须要实现2倍以上的增长。在5月17日流出的图表中,外卖业务的确是完成任务,然而非外卖业务同比增长并不理想,2016Q4竟只有2%的增长,成为业绩不达标的主要因素。
2016年美团点评完成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分为三驾马车:餐饮、酒旅和综合,餐饮又分为外卖和到店。因此,非外卖业务包括到店、酒旅和综合。
毫无疑问,通过合并点评,美团一度垄断了到店市场,到店业务也成为美团点评GMV的大头。但万万没想到,美团未能控制的支付环节,却成为了口碑侧翼突破的缺口。
从TrustData发布的2016年O2O大数据来看,依托支付宝的口碑在到店领域已经从二线玩家,发展到跟美团点评势均力敌。
在整个2016年,到店市场整体GMV增长了90.2%,美团点评仅增长了23.3%,低于整体增速。整体市场在2016年的2000亿增量,75%是由口碑贡献的。
简单地说,到店市场还在增长,但美团点评吃不到红利。
美团点评到店业务增长乏力,根本原因在于美团赖以增长的流量红利已经消退。而口碑的增长动力在于线下无现金支付的普及,完全欠缺支付基因的美团,根本无法享受这波趋势带来的好处。哪怕去年花13亿购买支付牌照,支付市场也早已是支付宝和微信的天下,美团很难在支付环节有什么作为。
对于错过了支付风口的美团点评来说,到店业务的天花板已经到来。
酒店大战进入零和游戏,蛋糕小,美团份额也小
被美团点评单独拿出来作为事业群的酒旅,其中的主要版块——酒店预订市场也即将成为零和游戏。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美团酒店的日间夜量已经达到120万。同期,携程和去哪儿各自披露的日间夜量数据分别为260万和120万,三家日间夜量合计达500万。
目前全国的酒店数量大概在40万左右,每日可供预订的间夜量应不超过500万,因此三家数据应该都有些水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光是瞄准在线酒店预订这一块打,500万间夜量早晚被分食完。
根据易观这两年发布的在线住宿预订市场交易数据,在线住宿预订在经历了2016年Q1-Q3的高增长后,2016Q4已经出现了下滑。
雪上加霜的是,这不大的蛋糕里,还是携程和去哪儿联盟吃掉了大头。作为后进者,美团点评11.8%的份额很难支撑起GMV翻番的野心。
酒店靠不住,扩大在线旅游的战线势在必行。今年以来,美团点评就先后推出美团旅行、榛果民宿等旅游产品,专攻度假和短租细分市场。但从目前看来,度假市场依旧是地头蛇林立,美团要排上座次还需时日;短租市场是蓝海,但短期内都看不到爆发的希望。以上两个产品,很难给GMV带来立竿见影的作用。
至于属于点评嫁妆的综合O2O,像美业、婚嫁这种服务,虽然单价高,可以成为盈利来源,但频次极低,限制了延展性,注定不可能成为主要增长点。
GMV遇瓶颈,美团点评还能用什么拯救估值?
单靠外卖的增长,不难预测,美团点评未来的GMV会跟预期的继续拉开差距,而这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美团点评的估值将被重新审视。
在美团点评的融资计划书中,采用了两种估值算法。
P/GMV估值方法,意思是指用GMV乘以一定的系数,得出公司估值。容易看出,当GMV低于预期,如果投资者用P/GMV法计算公司估值,只要系数不变,那估值自然也是低于预期的。
按照0.65x的系数,2231亿元人民币的GMV,对应的估值应为1450.15亿元人民币,合210.51亿美元,这比美团点评现有的180亿美元估值略微多点,但与计划中的408亿美元差距非常大。
再看基于收入的P/S估值方法。由于美团点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从流水中抽佣,这意味着,GMV的高低与收入多少是直接相关的,因此GMV低于预期,同样会使P/S方法得出的估值下降。
按表中数据计算,美团点评2016年的抽佣比例在3.3%左右,据此推测,2016年的实际收入应该为73.6亿元人民币,乘以7.17x的系数,则估值为528亿元人民币,合76.6亿美元。这个数字连目前180亿美元的一半都没有,要是投资人真要按P/S来算美团点评的估值,下一轮肯定就要down-round了。
不过,对于未上市公司而言,一般都是用P/GMV估值,所以美团点评应该还不至于贬值。但问题是,无论是P/GMV还是P/S,一旦没有足够好的业绩支持估值,美团点评在后续的融资中将会非常麻烦。如果投资人坚持压低你的估值,你要么融不到足够的钱,要么就必须付出巨大的股权稀释代价。对于美团点评这么大的公司而言,无论哪一点,都是致命的。
所以,如何在到店面临天花板、酒旅综合体量较小的情况下,摆脱对外卖的过分依赖,开辟新的增长点,是美团点评生死攸关的问题。
当然,有种观点认为,美团点评是为了收窄亏损才牺牲了规模。刚好在昨天的辟谣中,美团点评声称整体已经基本盈亏平衡,这的确可喜可贺。
但我还是忍不住泼盆冷水。对于一家未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仍有希望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那它应该做的,就是不惜一切地把盘子做大,只有这样,你才能为自己留有足够的增长空间。
京东上市3年,直到今年才盈利;1995年成立的亚马逊,一直亏损到2016年;才刚刚跻身小巨头行列的美团点评,有什么理由在这个节点牺牲规模换盈利?我相信王兴没那么傻,美团点评的盈亏平衡,其实并不是增长乏力的原因,真相应该是反过来——美团点评是真的找不到更多增长点,找不到烧钱的地方,才“被迫”盈亏平衡的。
所以依我看,昨日美团点评说自己资金储备30亿,这很霸气。可是有钱不知道往哪用,不知道怎样换增长,这种迷茫和老态龙钟,可能比没钱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