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某奇异莓种植企业工作人员(右)在门头沟清水镇李家庄村指导村民梁宏义(左)修剪植株。种植奇异莓让该村51户村民脱离低收入。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哪个低收入村能采摘好吃的瓜果?哪个低收入户有闲置的田园小院出租?哪里有农副特产但找不到最佳销售渠道?今后,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一个网站上找到答案。
昨日,门头沟区精准帮扶信息网站正式上线。除发布政府的最新帮扶政策之外,还能高效快捷的推介低收入村的各类资源、公开项目招商信息,通过一个网站推进多项精准帮扶工作。
低收入村产业项目网上可查
网站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网站已通过北京安全评测中心网站安全性专业测试和风险评估,于昨日正式上线。
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网站,网站内容丰富。记者输入网址“jzbf.bjmtg.gov.cn”,发现仅在“资源推介”栏目中,就下设特色农产品、农家小院出租、镇村招商推介三个部分。据介绍,通过这种互联网的优质资源推介,可以帮助区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实现“造血”增收。
此外,门头沟区45个低收入村规划的产业项目也可在网上进行查询,公开招商信息,动态实时引资。
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网站是为低收入户提供“绿色通道”,也起到低收入村、区委区政府各帮扶部门、社会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达到信息共享和价值互换的目的。
接下来,门头沟区将进一步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并与网站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实时全面掌握精准扶贫各阶段进度,将精准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2020年底前门头沟低收入村全消除
目前,门头沟共有45个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5725户,涉及8个镇。门头沟区副区长王涛说,低收入村普遍富含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因此,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开发不足。例如雁翅镇苇子水村是北京市首批传统村落,村里传承数百年的秧歌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门头沟开始为低收入村“量身定制”帮扶措施。王涛表示,在培育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低收入精准帮扶项目滚动储蓄库,引导“一村一企一品”精准化发展,积极引入“公司+农户”模式或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
门头沟区委书记张贵林表示,到2020年,门头沟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北京市农民平均水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 探访
“洋水果”让村民告别低收入
门头沟区清水镇李家庄村,低收入户曾经占到总户数的7成,如今,这个小村庄靠着一枚“洋水果”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全村有51户种植奇异莓,人均年收入超过了低收入线。
梁宏义曾是李家庄村的低保户。2005年以前,他一直在家附近的煤矿下井,收入也算过得去。这之后,门头沟区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先后关闭了全部煤矿,梁宏义失了业。村里只能发展种植、旅游类的生态产业,梁宏义只好种些玉米、黄豆,年景不错时,一年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元,成为低保户。
转机出现在2014年,李家庄村书记赵桂录说,一家企业想把“奇异莓”这个新鲜果品引种到门头沟。经过调查,发现李家庄村的历史最低温、最高温、积温、平均降水量等条件符合新西兰奇异莓种植。
通过定点精准帮扶队调研并入户为村民解释,60多户村民率先流转承包137亩土地种植奇异莓,企业在李家庄村正式落地。
梁宏义成为村内首批承包种植奇异莓的租户。他算了一笔账,之前,5亩承包地年收入500元,流转给企业种奇异莓后,一年不算分红,光土地租金就挣了3000元。
后来,他又和几十位村民在企业当起了护养员,照顾自己承包地里的奇异莓,每月到日子领工资,有了稳定收入,也不再是低收入户了。
通过土地流转、劳动用工、组建奇异莓合作社等方式,如今,李家庄村50多位低收入农户均有了固定收入。李家庄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村有51户年收入超过低收入线。同时,奇异莓也正在附近的梁家庄、台上村落户,今年产量预计为2万公斤。
■ 对话
门头沟副区长王涛
精准扶贫,缺什么就补什么
新京报:北京门头沟精准帮扶网站能提供哪些便利?
王涛:通过建立“帮扶网站”,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精准帮扶工作。同时,能够多渠道宣传低收入村各方面资源,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区建设,并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携手专业运营商提供特色农产品销售、配送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
新京报:目前,门头沟区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如何?
王涛:调查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位于深山区的低收入村占全区总数的95%,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就业率仅为68%,且文化程度偏低,收入来源不稳定。
通过这几年扶持产业、促进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兜底、社会力量帮扶,支持低收入村、户发展特色产业等,截至2016年底,纳入监测范围的5725户低收入农户中,有1337户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11160元。2016年度低收入农户家庭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9062元,高于全市低收入农户平均水平。
其中,2016年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已帮扶低收入村29个,低收入农户1639户2561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安排95个发展建设项目,全面覆盖45个低收入村。
新京报:怎样在门头沟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王涛:首先建档立卡、厘清低收入成因,并制定完成低收入村、户的精准帮扶方案,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适合就重点扶持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通过一村一策、一户一招,做到了有的放矢、精准到位,为后续低收入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一方面,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险村搬迁进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政策和资金的聚焦,促进帮扶方案的落地和实施。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各项就业政策,推荐外出就业、拓展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拉动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记者 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