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营快讯>正文

辽宁:高校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时间:2017-08-10 12:00:45    来源:社会法制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

  沈阳工业大学与辽宁莱特莱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共建蓝金环保技术研究院,校企双方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交流。(资料图片)

  “来自高校的一项新技术,有可能拯救一个行业”,这将是未来几年发生在辽宁的真实故事。

  7月26日,沈阳化工大学教授许光文团队携一项名为“内构件移动床油页岩定向干馏”炼油技术,与辽宁鑫丰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新公司在辽宁本溪正式成立。

  油页岩是辽宁的特色能源资源,地质总储量达109亿吨。但是,由于目前使用的炼油技术油吸收率低、炼制成本高,从而导致辽宁相关的炼油行业大面积亏损,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停产,成为“僵尸”企业。

  许光文团队开发的这项炼油新技术,可以彻底化解油页岩炼制产业面临的炼制成本高的难题,从而拯救一批油页岩炼制“僵尸”企业,复苏和振兴辽宁省油页岩炼制产业,可为辽宁年增加经济效益20亿元。

  “这是辽宁省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缩影。”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唐国华说。

  近年来,辽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发挥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基础、拓空间、增动能的作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精准助力。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服务民生

  在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间厂房内,记者看到一段段“U”形银白色管道连在一起,犹如大号的暖气管道。

  “这些管道是用来吸收尾气的,我们原来采用的是塔式吸收尾气,但原料氨耗量大且流失多、系统易漏且环境污染严重。”东药集团脑复康分公司总经理白波告诉记者,沈阳化工大学开发的静态混合氨甲醇吸收工业化生产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东药集团工艺部部长张海宏说,沈阳化工大学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解决了东药集团脑复康、氯霉素、磷霉素钠等多个品种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使企业多个品种的生产装备及工艺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近5000万元。

  “近些年,学校大力推进‘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实现研发与需求无缝对接,直接服务于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李志义说,学校海城硼镁特种资源研究院就是通过这“三个定向”,与海城精华矿产有限公司、海城中冠粉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菱镁产业和滑石产业方面进行合作,累计新增利税4.5亿元以上。

  “服务辽宁守土有责,振兴辽宁责无旁贷。”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白炜说。

  “我校王可教授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为企业间接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我们建成东北地方高校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10年入园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沈阳工业大学校长张铁岩自豪地说。

  与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在工业战线开花结果一样,沈阳农业大学在服务辽宁农业上也结出累累硕果,为解决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摊子”问题,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饱、吃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沈阳农大党委书记迟维意告诉记者,学校育成的优质超级稻品种,每年为辽宁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86亿元以上;李天来院士的设施园艺团队,将我国冬季蔬菜生产向北推移了两个纬度,解决了我国北方寒区主要果菜冬春供应难题;在辽宁省目前395万亩苹果种植中,沈阳农大选育的“寒富”占近140万亩,成为第一主栽苹果品种……

  实际上,这些动辄以亿元计的高校成果转化效益,在辽宁省高校中不在少数。辽宁省教育厅工业高等教育处处长张国林说,近年来,辽宁高校共转化科技成果5540项,其中省内转化4206项,省内转化率达75.9%。近5年来,辽宁高校共培养107.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00项、攻克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百余项、完成重大技改课题2000项,给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综合施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面积丰硕的成果,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动,更离不开创新的发展思路和精准的顶层设计。

  “辽宁高校数量众多、学科门类齐全,但这些年在人才培养、科技支撑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足功夫。”唐国华说。

  为解决同质化发展顽疾,精准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重点,通过搭建引导性政策框架,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将发展思路从“上层次”转向“重特色”“重内涵”。

  “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分类指导意见》,根据对接三次产业类别的不同,将高等学校分为农林医药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四大类别,引导高校找准服务方向,聚焦振兴主战场。”张国林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辽宁省根据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办学层次水平差异,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唐国华说,研究型高校主要聚焦原始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攻关问题,研究应用型高校主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做文章,应用型高校和技术技能型高校主要侧重于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技能操作与推广服务等抓手,供给振兴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深化高教综合改革,制度建设是保障。今年初,辽宁先后印发了加强校企联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有关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校企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出台了高等学校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通过绩效杠杆引导高校加速特色发展步伐,加快融入振兴主战场。

  优化高校布局调整学科结构

  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记者看到由学校承担的沈阳市南北二干线中断隧道第三方施工监控工作模型。这段总长2.4公里的隧道,上穿沈阳地铁一号线怀远门至中街段,下穿沈阳市东西快速干道高架桥,途经沈阳市几个重要历史古迹。

  由于这条隧道施工风险极高,许多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望而却步。最终,辽宁交通高专成功竞标,这显示了该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可以不升格,但不能不升级,我们必须在服务行业发展、特色办学上追求一流。”该校校长张亚军说。

  辽宁交通高专在特色办学上独树一帜,沈阳农大的“农业”特色、沈阳化工大学的“化工”特色、沈阳工大的“工业”特色,也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补齐高端引领不足、应用转化薄弱的纺锤型短板,辽宁省深度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力促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支撑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高向辉说。

  按照辽宁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7所工业类高校和2所部属高校全面支撑工业产业振兴,2所农业类高校和4所医药类高校重点对接农业产业和医药产业振兴,7所现代服务业与社会事业类高校主要引领服务产业振兴。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65个一流学科有37个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轻纺建材等工业产业振兴急需的基础学科和主干学科,占全省一流学科比重的57%,8个学科重点支持医药产业振兴发展,5个学科服务农业产业振兴,15个学科对接服务产业振兴。

  与此同时,辽宁省还制定了转型试点高校及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统筹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力求补齐应用研究短板。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旨在引导各高校更好地精准助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唐国华说。

建设校企联盟深化产教融合

  4月13日,辽宁省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在沈阳正式成立。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有105家,由开办交通运输专业的省内高中等学校、相关科研院所和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企业组成。联盟由辽宁交通高专牵头任理事长单位,这也是唯一一家由高职院校牵头建设的校企联盟。

  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是辽宁省目前组建的42个校企联盟之一。这42个校企联盟吸纳了783所(次)高中等学校、2577家(次)企业参加,实现了校企联盟对辽宁主导产业的全覆盖。

  建设校企联盟,是辽宁直面振兴发展对人才、科技迫切需求的一个尝试,目的是集聚各方力量,推动高等学校增进优质供给,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无缝对接。

  在校企联盟内,不仅校企可以深度合作,校校间、校企间也可以建立招生就业、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制度,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实训培训、创新创业和创业孵化基地,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专业服务订单定向定制式培养,实现供需双侧深度融合。

  “今年6月,辽宁省校企联盟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已有163所学校、2465家企业参与,总数据达150多万条。”辽宁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胡明昊告诉记者,平台实现了省、校企联盟、学校三级信息共享与服务。

  在科技供给方面,为引导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全方位助力国企改革工作,辽宁省推动19所高校根据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组建了2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覆盖鞍钢、沈鼓、本钢、华晨汽车等多个在辽国有大中型企业。

  “在合作建研究院的问题上,我们一拍即合,这不仅降低了我们的研发成本,也为我们储备了许多人才。”在沈阳工业大学蓝金环保技术研究院,辽宁莱特莱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苏仲民高兴地说。该研究院由沈阳工业大学与辽宁莱特莱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创建。

  为探索校校间、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机制,截至目前,辽宁已建立76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226个订单定制培养试点专业、291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记者 苏令 刘玉 蔡继乐)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