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郫都区正式挂牌,“郫县”这一行政区域称谓随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二圈层最后一个撤县设区的县
郫县开始启用“新名字”——郫都区。同时,郫县也是成都市二圈层最后一个撤县设区的县级行政区域,自此,成都第一二圈层已无“县”这一行政区域称呼。
曾经被称作“郫县”的郫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素有“银郫县”之称。曾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百佳县、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全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省首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
根据2016年年底郫都区“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郫都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年均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59亿元,同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五年累计投资15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亿元,年均增长11.06%;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022元、22134元。连续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郫县豆瓣 不更名
郫都区盛产郫县豆瓣。郫县改作郫都区后,郫县豆瓣不更名,仍然保留郫县豆瓣称谓。郫县豆瓣是烹调川菜的必备调料,被誉为“川菜之魂”。特别是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鱼香茄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因为菁蓉镇的兴起,郫都区双创工作颇具特色。截至目前,郫都区菁蓉镇完成改造60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引进清华启迪、创业黑马等新型孵化器36家,汇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8个,各类基金22支,入驻项目1279个,聚集创客1.2万余人,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4名,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获评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
据了解,下一步郫都区将、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赋予该区的“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基地、国际化都市新区”功能定位,围绕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转型发展样板区”发展目标,积极打造“双创高地、生态新区”。
撤县设区将带来4大变化
1,经济更强
2002年温江撤县改区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障碍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
温江县在撤县改区的第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GDP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8%。
而原新都县的行政建制设置格局将成都市青白江区与成都市市中区隔离,阻碍了成都市发展,撤县设区后,成都的都市区连成一个整体。成都市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成彭路、成青路穿越新都,成都市经济和市政设施正迅速向新都及外围扩展。
2,空间更大
县改区后,一方面,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碍,使成都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增大。
另一方面,两地土地价值升高,土地置换更加顺利,有利于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功能组织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展开。
3,城市化高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将在市里的统一规划下得到大大加强,城区的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2001年,温江县城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27.92%;改区后城区面积2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2.91%,城市化率由34.42%提高到50.3%。
4,资源更优
区划调整后,市区将实行统一规划,着手在郊区县(市)建设相对集中、富有特色的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事业方面,传统的市、县两套社会服务体系被功能强大、级配合理、覆盖面广的中心城市服务网络所取代。
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将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无疑还有利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县属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城建资金按要求大多数需要自筹解决。
此外,撤县设区、融入市区后,城市名声、品牌效应延伸到郊区,将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买房置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