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前,公安部宣布破获一起盗卖公民信息的特大案件:多达50亿条公民信息遭疯狂泄漏!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名嫌疑犯竟然是京东商城网络安全部员工。
据公安部透露,此次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郑某鹏利用自己担任京东网络安全部员工这一身份,长期监守自盗,与黑客相互勾结,为黑客攻入网站提供重要信息:包括在京东、QQ上的物流信息、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数据信息,为其它犯罪团伙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京东集团之后发布声明:承认有员工监守自盗涉嫌其中。但表示郑某鹏于2016年6月底入职京东网络安全部担任网络工程师,至2017年3月案发时尚处于试用期。并称其真实身份系黑产团伙的重要成员。
虚实之间的障眼法:启动便利店计划
50亿条公民信息被泄露、京东网络安全部工程师、长期监守自盗、与黑客相互勾结、为黑客入侵提供重要信息和技术保障、入职9个月还在试用期……上述每一个词眼都可以轻易而剧烈的撩动网民的神经。
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在这场全球亦堪称屈指可数的特大数据泄露案发生之后,京东和刘强东还都做了些什么呢?
--4月10日,刘强东在个人博客再放豪言: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每个村都有。
这番慷慨激昂带来的有献花也有质疑--但可以确定的是,当网民都在关注和思考这条“重大新闻”的时候,对1个月前那场京东信息泄露大案的记忆不由又淡化了几分。
让人们忘掉一件事情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另外一件事情去占据他们的想法。毫无疑问,这次东哥的这套障眼法又奏效了。
比100万家真假不论的便利店更重要的是:京东的信息安全到底能够如何保证?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如何能保证不再泄密?--当50亿条信息被京东网络安全部的工程师更为“便利”的监守自盗,当黑客在他的协助下更为“便利”的进入内部网络,当我们每个人的信息更为“便利”的被窃取被泄露被裸奔……这种“便利”无疑使人心生悚然。
用眼花缭乱的曝光掩盖层出不穷的问题
这并不是京东首次启动“危机障眼法”。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2017年岁末年初,刘强东多次利用“出格”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在自己的老家看到苏宁国美认为是京东的耻辱来搏取眼球,再到自曝脸盲,看不出奶茶妹妹漂亮;从微博上忆往昔心酸往事,再到呼吁电商拒绝售假、认为快递是毒瘤等,每一次刘强东在镁光灯集焦之下发出这样的言论,都会引爆媒体。
有人说,刘强东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嘴上连说自己低调,实际上走到哪里都高调且愿意抨击对手,以此获得高度关注。
因此,每当东哥豪迈的或放言未来或抨击行业,网友都应该更理智的看待他当时处在什么样的语境之下。
如上文,一个必须提及的背景是,在放出开设100万家便利店消息之前,正值京东泄露50亿消费者信息的报道铺天盖地,且正是在一年一度的3·15前夕。
每个人都知道3.15对一家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事不止此。京东被接连曝出的负面信息还包括:假货、拍卖涉嫌做假、京东白拿被监管部门列为整治对象等,这一系列的事件都在3·15前夕发生,对于京东来说是一连串的重大利空消息。
这也加重了外界对京东可能上榜2017年3·15的揣测。因为,信息泄露是最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重点报道的对象,而且国家也加大力度惩治信息泄露的案件。何况,一次性泄露50亿条消费者信息,哪怕在全球范围内都绝对是规模极为惊人的典型案件。
虽然京东最终逃过一劫。但315当晚,“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2016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却着实让刘强东甚为狼狈难堪--“壳牌鉴定京东售假案例”获得71327张投票,位列十大案例榜首;同时,京东另一起售假法院判赔偿案例也入选了该十大案例。这意味着,京东是唯一家占据2016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两席的电商平台。
中国质量万里行披露,2016年6月3日,王先生在京东商城“全球购”自营专区分两次共挑选了99桶“壳牌(shell)Heli HX75W-40蓝喜力SN级4L”润滑油。收货后王先生发现润滑油桶包装上显示原产地为香港,这与京东商城中“海外直采马来西亚原装进口壳牌润滑油”的信息全然不符,存在产品问题。随后壳牌公司也发表声明,认定京东售卖的机油并不是壳牌生产的,且检验证实为假货。
事实上,早在去年京东618前夕,中国质量万里行官网首页已公开点名京东自营店存在出售翻新机的行径。
所以,面对诸多负面消息,刘强东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夸张”言论,从而引起媒体关注,某种程度上有转移消费者视线之嫌。比如抨击苏宁国美、暗指阿里巴巴假货、认为快递是毒瘤等言论,不但成功吸引媒体的关注,还为京东做足一次次免费营销。这或许是其真正的目的之一。
如果说开设100万家便利店是一个还处于虚拟的规划中,那么泄露50亿消费者信息则是实际发生的案例。在虚实之间,用虚拟的未来转移视线,京东想遮掩的是自己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消费者的质疑。
敢于公开自己的问题更重要
一个真正有责任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
被泄露的50亿条信息里包括哪些内容,是通过什么方式泄露的,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损失?京东如何向消费者致歉等。京东如果能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的正视问题、重视消费者。否则,一切都是为了弱化京东自身的问题,美化京东美好的未来。
曾经刘强东表示,“京东和我本人一直都是非常的低调和谦虚……京东不善于做PR”。呵呵,其实刘强东会善于营销,也最会营销。每次在京东最关键的时刻,刘强东都会用奶茶的出现,成功引起媒体的关注。这不是高手吗?哪里还有高手?
刘强东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面对着自身的诸多问题,随手甩出了一个新型产品-- 国品日。
所谓的“国品日”,站在“国家品牌计划”的高度,用“国品日”祭出品质消费的概念,颇有炒作之嫌。真正的品质消费,不是靠一个“国品日”可以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需要常态化的。需要通过完善的游戏规则、企业自律和品牌的建立。
但这并不意味着京东不存在假货。有意思的是,去年11月11日,微博认证为“CCTV315晚会新浪战略合作微博”的官方微博刊登的消息显示:
今年(2016年)6月3日,王先生在京东商城分两次购买了99桶标明为马亚西亚原装进口的壳牌润滑油,但收货后却发现了问题。
这则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媒体早在2016年做过相关报道。所以,“国品日”并不能代表京东没有假货,也不代表京东能杜绝假货。
先解决好自己的假货问题,先把京东自营的事非概念廓清,先告诉大家这50亿条泄露信息到底是哪些群体和区域分布,以及京东如何弥补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损失,再祭出“国品日”或许更有说服力。
电商本是虚拟经济,开设100万家便利店意味着京东向实体店、向农村市场渗透。但无论做什么,其实京东都应该先做好自己,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别去诋毁别人,这才是一个企业该有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