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共享单车领域,摩拜是最风光的企业之一。4月14日,摩拜单车放出重磅消息,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超越滴滴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出行平台。按照摩拜单车对外的说法,已经在国内外50个城市开张,投放了近3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除了车辆和覆盖城市数量上的疯狂扩张外,从今年1月初开始,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并高调推出“红包车”活动,发布人工智能、大数据产品“数据魔方”,成立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但就在摩拜单车攻城略地的背后,不少人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一般来说,一家初创企业会有一个灵魂人物,比如腾讯的马化腾、京东的刘强东、乐视的贾跃亭、美团的王兴、饿了么的张旭豪等都是如此。但摩拜单车高层的“出镜”却有点“凌乱”,一会是摩拜单车CEO王晓峰,一会又是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就此,当我们继续“挖”下去的时候,却发现百度、知乎里面不少人都在问类似的问题——“摩拜单车的创始人究竟是王晓峰还是胡玮炜?胡玮炜和王晓峰谁大?”
顺藤摸瓜,当我们去研究摩拜单车早期创立、融资、成长的全过程时发现,其与资本关系、创始团队、高层组织架构设置及高层公关形象包装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隐忧大洞。这种隐忧到底有多严重?恐怕有创业经历的人都知道它往往是致命的。企业高速成长阶段,可能短期业绩掩盖了风险,但隐忧越拖到后面一旦爆发,对企业的杀伤力会越大。
王晓峰是资本派来的“管家”?
如果追溯摩拜的成立历史,按摩拜官方说辞,创始人是胡玮炜。2014年,胡玮炜在杭州虎跑路看到一排公共自行车,她想要在西湖傍边租一辆公共单车骑行,但却发现办卡的岗亭已经关门。这种租车失败的经历让她萌生了做共享单车的创业想法。随后,胡玮炜碰到了在汽车产业链中布局多年的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露出要做共享出行的项目,李斌个人投资了146万元,分批付款,成为了摩拜单车天使投资人。
当然,行业里也有别的声音,说是摩拜最早创始人并不是胡玮炜,而是某个网约车公司的城市经理,当初被李斌投资,后中途退出,胡玮炜只是接盘者,却成就了如今炙手可热的摩拜单车。所以胡玮炜只要在接受采访或在公开场合露面,每每谈及李斌,都是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显然,李斌给摩拜单车带来的远远不止资金那么简单。
另外一边,王晓峰又是何时加盟的呢?他在摩拜单车的身份是“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媒体报道的版本透露,摩拜单车拿到愉悦资本数百万元的A轮融资后,李斌“邀请”来了曾任职Uber上海城市总经理的王晓峰出任摩拜CEO一职,理由是媒体出身的胡玮炜在经营层面缺乏经验。其实,这一理由也是站得住脚的,媒体往往是“围观”,真下场子就是另外一码事儿了。
由于王晓峰加入摩拜单车较早,故以“联合创始人”身份示人,又多少代表了资本的意志,所以说,“王晓峰是资本派来的管家”的说法由此而生,也是有道理的。王晓峰究竟是职业经理人身份,还是创始人?胡玮炜与天使投资李斌间是否存在“间隙”?这些并无定论。只不过,公司在创业期,每天都在打仗,各方不会计较得失,但当摩拜估值飙升到百亿,员工规模增长到数千人时,就容易成为隐患。当年创始人吴波出走后拉手网轰然倒塌,俏江南和创始人张兰与资本间的“互掐”,都是经典案例。
摩拜的高管团队为何总错位?
在摩拜单车高层团队架构上,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摩拜单车CEO是半路加入团队的王晓峰,而身为创始人的胡玮炜却领了一个“总裁”的头衔。根据之前《财经》杂志的报道,在摩拜管理架构中,王晓峰统管所有事务,胡玮炜和首席技术官夏一平向王晓峰汇报。当然这一情况是否属实,摩拜官方未澄清过。但这种高层架构设置显然存在明显的“错位”问题。
常识告诉我们,创始人往往是初创企业的灵魂人物,通常会兼任CEO的职位,是企业日常事物管理的最高权力人,CEO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比如马化腾既是董事局主席,也是腾讯的CEO;同样,李彦宏是百度的董事长兼CEO,即使请来了微软的大拿陆奇,也只是放到了“百度集团总裁”的位置上。可见,创始人与CEO融为一体是惯例,分离的话,不是存在隐情,就是存在分歧或矛盾。
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知乎等知识分享平台和社交媒体上,频频冒出一些有关摩拜单车“奇葩”管理组织架构的质疑声音。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试想一个组织必须只有一个发号施令的“指挥官”,如果管理权限上出现“割裂、分散”的话,既容易滋生派别之争和不同山头间的“内斗”,也会因“内耗”大大降低公司的经营效率,引发管理上的混乱。
谁是摩拜第一代言人,胡玮炜还是王晓峰?
对一家不断成长起来的企业来说,企业领导人形象的塑造与包装是一项战略性任务。作为企业对外的图腾和符号,统一性、精准性相当重要,因为这往往代表的是一家企业对外传递和输出的文化、价值观。所以,无论是阿里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还是二线阵营中小米的雷军、新美大的王兴、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内部信、微博微信、公开演讲等花式公关背后,都有一支庞大的团队来参谋、策划和把握方向。
可惜的是,摩拜单车在领导人包装上存在明显的混乱和割裂问题,表面看起来争相为摩拜“代言”,实则有“邀功并借机宣传自己”的嫌疑。当然也仅仅是嫌疑而已,或许真就是完完全全100%为业务摇旗呐喊,也是有可能的。
让人们最为印象深刻的是,王晓峰一句“不知道怎么赚钱,如果能赚钱就不用找投资了”的话,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位说大实话的摩拜单车CEO。而后谈到具体业务时,大都是王晓峰出来站台,诸如《王晓峰美好的行程|创新进化者》、《专访王晓峰:摩拜,快跑》这样的文章多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圈里人看来,王晓峰是摩拜单车实际的“当家人”。
但从2016年11月开始,胡玮炜开始频频在媒体露面,大谈情怀与理想,还贴上了“80后美女记者”的标签。类似《80后美女CEO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从民间借贷到估值100亿她只用了七个月》这样的文章高频度轰炸自媒体和朋友圈;2017年1月,胡玮炜出席了总理李克强的座谈会,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2017年3月,胡玮炜再度走上了央视《为你朗读》的舞台,朗读了苏童的《自行车之歌》,被公众所熟悉;即使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的专访,也都是胡玮炜出面。
这就给了外界一个印象,不管是胡玮炜、王晓峰,还是同为联合创始人的首席技术官夏一平,貌似摩拜单车成为现象级话题后,各路人马都在争先恐后的利用公司资源进行业务推广,一副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这样的场面,虽然热闹,但是也显得混乱。因此,舆论上才会出现有关摩拜高层的负面猜疑。而细心的人会察觉到,自从3月底博鳌论坛上露过一面后,摩拜CEO王晓峰就未曾在公开场合露面了。
公关传播的短板,或将影响摩拜的“行驶”速度
在互联网行业里打打杀杀,公关传播团队的狼性和拼劲相当重要。当年的360与周鸿祎对垒腾讯、怒对小米,一路将品牌和市场份额做起来,靠的就是公关传播的攻势;阿里被公认为是互联网行业公关传播能力最强大的,也是从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中的厮杀中,沉淀起来的。
实际上,在传播先行的当下,公关事件传播上“掉链子”,会是一个企业的硬伤,在这点上摩拜的公关团队和能力价值几何呢?从对外给人的效果来看,摩拜公关露出的短板和“破绽”并不少,这甚至有可能影响摩拜的“行驶”速度。
比如最早,王晓峰抛出“能赚钱还要投资人干什么”的言论,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在与投资人关系和公众形象方面“双输”。而后摩拜推出“红包车”的事件传播更毫无出彩之处,并未有效地在市场端形成助推效应。当然随后,摩拜加快了公关传播的节奏和密度,不断抛出一些消息来吸引注意力,但从营销创意、事件炒作等角度看,摩拜的公关团队,着实算不上一流的团队。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摩拜接下来会不会换一票脑袋更灵光的市场战队?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隐忧归隐忧,不得不承认,摩拜单车的确成长非常快,在业务扩张、产品打磨等方面堪称一流,格局和眼光上也不算差。可以说,是两轮单车跑出四轮汽车的速度。但越是带有优秀基因的创业企业,我们越不想看到摩拜在高管团队、组织架构、营销上出现纰漏,所以这里权当给摩拜提个醒,千万不要等到亡羊补牢的那一刻,还是尽早把“车轮”上出现的四个大洞补了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