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4日新媒体专电 目前,在湖北监利“东方之星”翻沉现场,搜救工作仍在继续。在此过程中,面对着复杂的水下环境和恶劣的天气状况,许多用于地面搜救的高科技设备作用有限,但为了每一条可能幸存的生命,救人挑灯夜战,救治全力以赴,一场考验专业与速度的救援正在紧张“上演”。
事故发生后,海军三大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广州军区第一时间派出200余名潜水员紧急赶赴现场。据介绍,由于船体整体出水打捞等情况需要多方面考量,很多用于地面的救援设备在水下多“无用武之地”,因此先期搜救主要以潜水员水下探摸为主。
指挥一线救援的中国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告诉记者,“东方之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倾覆的,因此距离水面最近的船舱底层可能还存在气垫层,如果有乘客进入底舱,就有可能有存活的可能。在密闭的空间中,空气会越来越稀薄,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也会融入水中,拖延越久,幸存者生还的几率就越小。“65岁的朱老太太和21岁的陈书涵就是从船底的气垫层被救出的”。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救出船舱底部可能存在的幸存者,救援人员3日晚间21点左右开始对船体的底部中前部进行切割作业。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王志刚说,开孔是探测生命的最后一招。在船体底部切开一个55厘米乘60厘米的探孔,有生命迹象就立刻打开孔盖救人,没有生命迹象就马上封上。
针对网友“为什么不把沉船直接整船打捞”的质疑,救援专家表示,救人是当前的第一要务,破拆将为处于底层的幸存者来带更多生的希望。只有确定没有生命迹象,再把船翻过来,打捞基本上是最后阶段才用到的方式。
为确保救援的顺利进行,长江委防办对三峡水库进行三次调度,出库流量由17200立方米/秒调整到7000立方米/秒,减缓下游水位上涨趋势,为事故救援创造便利条件。
精准的气象水文预报信息对于水上的科学搜救同样至关重要。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表示,为了给现场救援提供精准水文信息,监利水文站正在实时进行现场应急监测,沉船断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温等信息每隔半小时就会更新传递给一线救援指挥部,为科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
“救援是第一位的,做好现场的消毒防疫,保障救援人员的健康,也是实现整个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院长周赤龙担任该院医疗急救队的队长,3日下午告诉记者,医疗急救队伍除了对打捞出的人员进行生命体征判断等急救工作之外,该院几个专业消毒防疫队伍正在进行洗消作业,提供防疫保障。
周赤龙说,当前部分年轻救援人员经历这几天的打捞遗体等工作后,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医院紧急调度心理专家赶赴现场,进行心理干预辅导,保障救援科学、有序。
“每救出一个生还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虽然嗓音略带疲惫,但李其修却语气坚定,“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救援!”(采写记者:黄艳 王贤 陈曦 马意翀 张华迎)
(原标题:详解科学救援:一场专业与速度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