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27日电 (记者 施佳秀 通讯员 黄芸 赵亚倩)拉胚、泥条盘筑、跳刀纹、上铀、烧制……由文化部邀请的10名来自非洲布隆迪、刚果(布)和加蓬的手工艺者即将结束为期45天的浙江学艺制陶之旅。为期一周的手工艺结业展也于27日结束。展览上,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融合中国元素和非洲本土特色,这批非洲手艺人们通过尝试在传统的中国器皿上融进传统的非洲图案,展现了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获游人点赞。
此次非洲学员陶艺创作培训班是浙江省文化馆于2014年11月被文化部授予首批“对非培训基地”后承办的首次对非交流活动。
10位学员来自3个不同的非洲国家,非洲学员在浙江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宋官窑代表性传承人郦越宁会同其他陶瓷行业专家组成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全方位展示中国制陶工艺。
在这里,非洲学员们第一次接触了电动拉胚机,见到了喷釉枪,了解、学习了现代瓷器装烧技术的改进、装烧窑具的多种形式,学习了电动拉胚、修胚、泥条盘筑、跳刀纹等常用的现代陶艺制作技艺。
10位学员中有4位学员来自加蓬,她们之前都进行过一年的陶艺学习,略有些基础,但这是她们第一次见到电动拉胚机。在加蓬,陶艺制作完全是纯手工,相对制作东西会比较慢,使用机器就不同了,只要掌握好使用方法和技巧,制作作品的速度会快很多。
中国的制陶工艺令他们获益良多。来自布隆迪的学员波利菲司对于此次的教师团队非常认可,指出了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仔细耐心地解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中2位学员来自刚果(布),是毕业于刚果(布)国立美术学校的陶艺家。他们用中国的原材料创作了颇具非洲特色的作品,尝试着在传统的中国器皿上融进非洲图案,新颖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文化部已在中国设立了4个对非培训基地,先后举办过武术、动漫、陶艺、刺绣、竹编、声乐、文物修复等多种形式的对非培训班。
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副处长苑大喜认为,本次非洲学员陶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更利于促进中非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中非文化的互通搭建良好的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