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16:00,何多苓师生展“从一端走向另一端”将在成都银泰中心悦美会所(天府大道北段1199号)开幕。参展艺术家有:何多苓 郝明明 李志君 石高青 石连业 吴江涛 熊璇 朱可染 赵子韬 曾朴 张 。
本次展览由“蓝顶·顶空间”主办。
下文为本次展览前言:从一端走向另一端
第一次去何老师在蓝顶的工作室,是12年底筹备郑驰展览的时候,因为当时有一篇何老师给她写的前言要去对接,才有机会看到了敬仰已久,以前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原作。包括《春风已经复苏》、《青春》,以及大多数都可以叫出名字的,艺术圈里年轻貌美女孩子的肖像画。叫得出名字是因为画的既好又像,既神似又赋型准确,郭燕,曾妮,大猫,王乐佳等等一眼便认得出来。
何多苓① 杂花写生 2013 100×80
虽然平时大家都在一个院子里,但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像他这样大师级别的艺术家,我们这些后学晚辈就只能仰之弥高了。但没想到何老师极度的随和,招呼我们喝茶,每人送了一本他的画册,又让戴姐拿出牦牛肉干给我们吃。一大堆认识不认识的人就坐在花丛中喝茶吃零食摆龙门阵,朱可染、郑驰女娃娃食量小,两大袋子牛肉干被我和王甜甜吃了个精光。当时就觉得,何老师的工作室种了很多花花草草,不单有真的花骨朵,还有各式各样好看的女娃娃。当然,也有少数几个不好看的男娃娃。
后来因为管郁达在蓝顶美术馆策划的《玩物主义》展览,才知道何老师对蓝顶的工作室有一个提法叫做“带工作室的花园”,意思就是蓝顶所有艺术家的工作室,只有他的花园是最大的,以至于大家也会觉得工作室的建筑本身只是大花园的一小部分功能性用途而已。当时何老师的参展作品是《杂花系列》,都是在花园"对景写生"的作品。套用一句学术的话,"就是对生活最直接的内心关照"。
第二次去何老师工作室,是陪韩国客人觐见他们心里的偶像。时间已是晚间,但隔墙仍能听到有不少人在,不时地还有拍手鼓掌的声音。直到进了工作室的前厅小门,看到前后有两对男女在他的工作室双打羽毛球。
何多苓② 杂花写生 2013 100×80
看着羽毛球上下翻飞,打球的人躲闪腾挪,看球的人跳上窜下,我的小心肝开始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挑高5,6米的工作室平时嫣然一个优雅的美术馆展厅,四壁尽是何老师的真迹,粗略估计也得上千万吧。万一某幅原作被球砸坏了,那保险公司可就惨了。把展厅改成了羽毛球场,任人玩闹操练,这需要有何等的豁达和释然的胸怀。正如有一次和张颖川前辈聊天:“何多以前是一个极端讲究和挑剔的人,现在已经完全释怀,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是啊,面对情色题材时坦荡荡毫无避讳,对待学生的极力推荐提携,生活与艺术的不分彼此,对各色人等毫无分别心,说仰之弥高算个屁啊,望尘莫及都毫不为过。
第三次跟何老师打交道,是去年蓝顶艺术节筹备期间。有一天接到办公室电话,说何老师找我,有时间喊我去他工作室。big man 找我,到底还是有点点紧张。究竟是啥事情呢?难道平时有啥不周到的地方吗?再不就是我时来运转了,有好事好活计要派给我?七月份的下午天,热得要死,但我心里胡乱猜疑着也就不觉得了。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从新馆走路过去才晓得,既不是他的事,也不关我的事,而是一个峨眉山的和尚(罪过法号我记不起了,貌似和"钵钵鸡"之类的有点像),念完经也画几笔油画,也想参加蓝顶艺术节。我不得不再次佩服了,何老师果然交游广阔,连宗教界都有熟人,连和尚都是他的粉丝。都说何老师很帮学生,老师帮学生是天经地义,帮和尚进入艺术圈才是大善事啊。
何多苓③ 兔子下山 2011 100×80
以上就是我对何老师的印象,对其人其事从间接到直观的一点感受。从各种对于他的江湖传闻,年轻时的豪侠狂狷,各种讲究,到如今的"若婴儿然",待人接物好像怎么样都可以,哪怕是路人甲跑到他工作室,喊他一起拍张合影也微笑着乖乖配合。算了,打住了,再说就有拍马屁的嫌疑了,各位还是慢慢观赏墙上的作品吧。(文/丁奋起)
2015年6月22日于蓝顶